明确主题,列好提纲是写出优秀的作文的前提, ,为了让我们的作文看上去更加生动有趣,一定要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的风俗作文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的风俗作文篇1
我家乡的风俗习惯可多了,有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但我觉得最特别的还是大年初一的拜年。
拜年的由来是什么呢?原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顶长独角,口如血盆,每逢腊月三十晚上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为此,人们只好准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食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慢慢的,流传至今就形成了“拜年”的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年初一早上,鞭炮声络绎不绝,家家户户都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威武的门神,还有的挂上两大红灯笼呢?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这一天不仅大人们开心快乐,见面就相互说着吉利的祝福话,更是小孩子们激动不已的日子。看,我一大早就起床去拜年了,为的是拿到更多的红包。首先,我见到奶奶和爷爷就兴奋地把双手合起来,放到胸前祈诚的欢声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话音刚落,我就满脸期待着,激动到眉毛都飞起啦!下一秒两个红通通且厚厚的红包就出现在我面前了,我迫不及待的伸手接过,并大声喊:“谢谢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满意的笑了。我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了,哼着小歌,蹦蹦跳跳地跑到邻居家向其他小孩炫耀并趁机再向长辈讨红包去。我每遇到一个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做那套拜年的动作,说着吉利喜庆的祝福话,这样红包也越来越多,看着口袋里满满当当的红包,开心得像心里攒着一罐蜜似的。
拜年是家乡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我最喜欢的风俗了,这样既让我拿到了不少的零花钱,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多好呀!
的风俗作文篇2
端午节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这个节日为何而来,我在上初中以前,是不会把端午节和屈原联系在一起的。
许是因为老家地处平原,没有吃米的习惯,因此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必备吃食,即便是备受宠爱的饺子,也不是主角儿。小时候,农村条件都不太好的时候,端午节的特殊只是体现在早饭上,即糖包子和咸鸭蛋。糖包子,用发好的白面包成三角形,里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红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这样,糖包子在平时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显这是粽子的替代品了,至于为什么吃咸鸭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测,或许是因为家乡的人以面食为主,不爱吃甜食,而腌的很咸的鸭蛋刚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对于小孩子的诱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时候甜食并不多,因此最喜欢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里,等出锅的时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馋的孩子往往拿起刚出锅的糖包子就吃,结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烫的直叫。
咸鸭蛋平时吃的也少,因为鸭蛋贵,一般家里养有鸭子的人家才会经常吃到咸鸭蛋,若是会过日子的妇人,还会把积攒下来的咸鸭蛋卖掉。没有咸鸭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鸡蛋来代替了。
小时候,早饭吃好就是过端午了,因为午饭又和平时一样了,能吃的起饺子的人家很少。现在不一样了,早上的糖包子和咸鸭蛋越来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饺子到慢慢变成了主要的过节吃食,一到做午饭的时间,家家厨房里都传出“笃笃笃”剁饺子馅儿的声音。
的风俗作文篇3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共庆佳节。
在龙游,元宵节与春节一样重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每一年的元宵都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情回忆的,我们应当好好珍惜,深刻铭记。
过元宵时,全国各地的风俗都不尽相同,其中,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这天中最为重要的几项民间习俗。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喜欢吃汤圆,不仅是因为汤圆的味道鲜美,夺人眼球,更是因为汤圆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餐桌上吃汤圆,如此画面,是多么和谐,愉悦啊!或许,那时的汤圆是充满爱的,是最为鲜美的吧。那一个个圆溜溜的白滚滚的大汤圆惬意地躺在带汤的玻璃碗中,它们紧密的挨在一起,别提有多可爱了。此时此刻,想起汤圆的鲜美,不经意间,早已垂涎三尺。在元宵节这天,汤圆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美食。
我还曾在一次元宵节之夜有幸赏过一次花灯。那时,不管是地上,树上,湖中,都可以见到花灯的身影,五彩缤纷的花灯无处不在,你仿佛就置身于一个花灯的世界,全世界都是五彩的幻影,看似飘渺虚幻,却又是人间真实……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绝伦,梦幻无限。
传闻,在水中放置花灯可以祈福许愿,人们都深深地相信,天上的神明会实现平凡的人们的所有奇特,独一无二的愿望。
的风俗作文篇4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的风俗作文篇5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这一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还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灯节是赏元宵灯,那几天是极寒冷的,但寒冷也挡不住人们观花灯的热情。那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弟弟。还有叔叔一家子去的。我到了观灯的地方我不禁的惊叹到:“哇塞”,好看死了吧!弟弟妹妹也跟着惊叹道。那是有各种各样的灯,有小马。小猪。小猴。小兔等等,是十二生肖的灯里的动物全部包括。更有骰子灯,常规的圆灯,关刀灯。走马灯是在灯上画上马你追我赶,十分好看。我最喜欢的是兔子的形式。它还有一种象征是多子多孙的,俗称“兔婆”。还有许多灯就不一一说了,还有灯谜,一个灯笼下面有着一个纸条,上面有条谜语,如两个月亮天上挂,是“朋”字。
好啦!有一个特别棒!我们特别喜欢的,一个习俗,就是吃元宵,南方人称汤圆,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又称“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每一次吃元宵我就特别激动,有好多口味的元宵,汤圆,有我最喜欢的草莓味蓝莓味的也有黑芝麻,豆沙的等等,我每次都吃很多,妈妈会说不能吃太多,吃多了不消化,但是太好吃了,会让人一个接一个的吃,别太着急,会烫嘴的!
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真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春节过了,元宵节就算落下序幕。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元宵节是这样过的,你们家乡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快和我讲讲吧!
的风俗作文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