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就是写好一篇作文,为了将作文写得更生动,我们需要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端午节作文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1
“太好了!太好了!”我边拍手,边欢呼着,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能吃到姥姥包的又软又香的粽子。
姥姥早早地买来一大袋米和一捆粽子叶,姥姥开始包粽子了,先把粽子叶煮一下,然后把大米、蜜枣放到叶子上,接着哪一跟粽叶包住它们,再用先把粽子系得结结实实的,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蒸,我盼望着早点吃到香喷喷的粽子!
不一会儿工夫,从锅里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清香,姥姥告诉我:“粽子熟了!”她掀开锅盖,小心翼翼地拿出来粽子,我迫不及待地解开线,晶莹剔透的迷离像一颗颗小珍珠。咬上一口,美味无比,我边吃边说:“姥姥这个粽子真是太给力了!”姥姥听了,美滋滋地笑了起来,脸上笑得像一朵花。
这时,妈妈轻声地说:“孩子,别光顾着吃呀!你知道端午节的有来吗?”我立刻停了下来,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妈妈语重心长地说:“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是我国汉族人民传统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他投汨罗江后,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我边听边点头,听的如痴如醉。
这个端午节很有意义,因为我不仅吃到了美味可口粽子,还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真是受益匪浅啊。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2
端午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也就在湖南——长沙。在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赛龙舟——可热闹了!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个传统的习俗,之所以这个习俗可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深受大家的喜爱。因为吃粽子时,总是一大家子坐在一个大大的庭院里一边聊天一边吃粽子。
吃粽子时大家并不是自己吃自己的,而是先帮别人剥了让别人先吃,自己再吃。父母给孩子剥,妻子给丈夫剥,丈夫给妻子剥······这就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谦让精神。你帮我剥,我帮你剥,我推给你,你推给我,就这样整个庭院就被你一言,我一语,给闹热闹了。吃粽子时大家都笑着。笑声洋溢着整个庭院。
赛龙舟,同样是端午节的一个主要的传统的习俗。赛龙舟时的场面异常的壮观。 几十条龙舟上插着不同颜色的旗子,每面旗子上都绣着一条龙。一面旗子就是一个龙舟队。龙舟队上大概有8或9排划船的队员,最前面还有一个鼓手,鼓手主要是给本队增加气势的。鼓手和划船队员的力气必须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鼓打响,把船划快,才能得第一名。看着一个个龙舟队员的脸上布满了汗珠,头上和手上都爆出了青筋,可见他们是多么的卖力啊!
端午节是个盛大的节日。在端午节里,我们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天空中都弥漫着我们大家的笑声!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3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个很有特色的.节日。听老师讲,端午节的由来是纪念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当端午节来临,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弥漫着甜甜的、浓浓的节日味道。
今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就开始准备包粽子,啦白白嫩嫩的糯米盛满了一盆,像一粒粒晶莹的珍珠,还有各种各样的料:花生、红豆、葡萄干、蜜枣……案板上还摆满了粽叶和妈妈裁好的各色绳子。只见妈妈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折成一个漏洞一样的角,再在折好的角里放一些已经浸泡好的糯米,塞上蜜枣、葡萄干等馅料,又盖上糯米,然后用粽叶把糯米裹得严严实实的,最后根据不同的馅料缠上不同颜色的绳子。妈妈把包好的一个个胖胖的粽子放到电饭煲里,整整煮上一个晚上,端午节的早上,粽子就煮好了。第二天早晨我们醒来后,最先闻到粽香满屋,馋得我直流口水,当我咬上一口白白嫩嫩的糯米紫红色的蜜枣就露出头来,那真叫一个香甜可口,耐人回味啊!
在我们老家峨庄一带,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插艾蒿这些习俗以外,还有用艾蒿煮鸡蛋这个习俗,人们把采来的艾蒿连同鸡蛋一起放进锅里煮,鸡蛋吸收了艾蒿枝叶的异常清香,然后蘸一口白糖再吃,据说吃了能祛除百病。家里上了年纪的奶奶一般都会亲自为小孙子们缝制一个漂亮的香囊,在端午节这天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用来辟邪保平安,饱含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孙们长命百岁。
我喜欢过端午节。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4
“五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二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江自 杀。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了端午节。每年一到这个日子,赛龙舟、吃粽子就是主要的活动。据说人们赛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不让河里的鱼儿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不过,在我外婆家,至今还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戴香囊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外婆会给我们一家包粽子吃。她和我妈先去采摘一些新鲜的竹叶,清洗干净——先放进热水中煮一煮,同时将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好以后,外婆就开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选取两三片叶子,左右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糯米,最后用棉线绑住。一个粽子“宝宝”就诞生了。外婆喜欢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粽子:我喜欢吃白粽;妈妈喜欢吃肉粽;外公喜欢吃黑米粽……哪些穿着绿衣裳的宝宝在炉火上煮着,还没出锅呢,空气里就已经弥漫着粽子的香味了,叫人馋得直流口水,我恨不得立马拿出来狂吃。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5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一说起端午节我就想起了三年前的端午,那一段时光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记得那时因为爸爸妈妈都有事,我妈妈便把我托付给了外婆。一到外婆家,我便被门前挂的物品所吸引,有驱邪的菖蒲,有似条条绿鞭的艾叶,有如一团团艳火的石榴花,甚至还有一长串蒜头。
我一进门,我的外婆便笑盈盈地迎了上来,她和我交谈了几句后,便请我坐下,让我吃桌上的糕点。我的目光看向了桌面,桌面上摆着清甜软糯的绿豆糕,泛着层层诱人光泽的`油糕,还有几个我叫不上名的糕点,但都十分好吃、诱人,我吃着吃着,不经意间看见了厨房里有几个未完工的粽子,我便让我外婆教我包粽子,在我的央求下,外婆见拗不过我,便答应了。外婆先选了一些粽叶,把它们煮上8分钟,这可以让它更容易塑形,然后把它卷成圆锥状,加入泡发好的糯米,接着把馅料用筷子压实,封口,最后缠上麻线,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可是我面临的局面却不太好,不是馅儿漏了,就是线掉了,好不容易我的粽子就包好了,那是一个四处拴着麻线,有许多漏洞的粽子,看起来弱不禁风。我的外婆把粽子放进锅里煮---连同我那一个蹩脚粽子。煮粽子的时间里,我的外婆又用手帕沾了沾有着草木苦香的艾叶汁,擦拭着我的脸和手,她说擦艾叶汁可以防止“五毒”的叮咬,让人一年不生病。擦完不一会儿,午饭时间到了,我家的亲戚陆陆续续围坐在一起。席上,大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这个端午节,我既学会了包粽子,又体会到了民间的风俗,十分高兴。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6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动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了,我决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学包粽子。端午节前一天,当我们回到老家时,爷爷早已准备好包粽子的原料:有糯米、箬叶、方块肉、板栗……想着它们马上就要变成喷香的粽子,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开始包了,只见妈妈捏起两片箬叶轻轻一卷,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可我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妈妈见了,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箬叶一角,右手将另一角往里卷,下面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卷好了角筒。接着往角筒里放入一些糯米,塞上猪肉和板栗,再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可是糯米就像调皮的孩子似的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妈妈帮我解了围——倒掉多余的糯米,然后按实,我才舒了一口气。
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喜欢吃粽子的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把粽子五花大绑后,别出心裁的打上一个可爱的蝴蝶结。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桶中,可是不小心扯到了线头,只听得“哗啦”一声,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散落在地上。我又得从头做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学会包粽子了。
煮粽子最需要耐心。我们把粽子放进大锅煮开后用小火焖上一个晚上。端午节一大早,香喷喷的粽子才起锅。我迫不及待地品尝起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通过这次学包粽子,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7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逢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诗人节灯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凄美的故事呢!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阄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黄米和糯米做成。把黄米或者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连同鸡蛋一起放到大锅里,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鸡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的小扫帚。小扫帚是用麻线做成的。人们用各种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线。绑制成1厘米长的小扫帚,再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七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8
端午节,随着初夏的和风款款而来,家家户户的人们都忙碌了起来。
糯米是昨天晚上泡的,粽叶是今天早上洗的,我对粽子的盼望,是几月前就开始的。
食材似乎准备的很慢,但也不过两个小时就准备好了,为了区分各种口味的粽子,奶奶用她那灵巧的手把粽子包成各种图形,咸口的是三角形的,甜的是枕头型的,甚是别致。到了傍晚,天边的云霞悄悄的离场了,粽子也随之包好了。
它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得滚进了大锅中,咕咕噜噜地泡起了温泉澡。
灶里的木柴噼啪作响,锅中的水咕咕沸腾,不停地叹气,淡淡的粽叶清香,慢慢地侵占我的鼻腔,勾起了我那嘴馋贪吃的“魂”,肚子不知为何也瞬间感到了饥饿。必是在锅中的粽子在召唤着我,这使我恨不得把时间爷爷的时钟,向后拨转十几个小时!我几次战胜不了好奇心,想用手去掀开锅盖,可没等手碰到锅盖,锅边的“守卫”,就立马制止了我的行动。“还没熟呢,把盖掀了会让蒸汽流失,导致煮的时间还要更长一些,还有可能夹生呢!”奶奶的“威胁”让我再也不敢靠近锅盖半步,生怕吃不成。奶奶告诉我,煮生的粽子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要把糯米蒸的软糯香甜,把里面的馅儿蒸熟也得花费大量时间。仿佛过了几个小时,大锅中散发出阵阵香气,粽叶的清香?糯米的油香?蜜枣的甜香?我只闻到满屋子的香味,充溢着我,我实在忍不住了,托着肚子一副要哭的样子,“奶奶,我饿了,什么时候能吃啊?应该熟了吧,我闻到了,就是熟了!可奶奶却摸摸我的急红的脸,“马上好啦,再煮30分钟就好了,很快的!”
30分钟!快了快了!我紧紧盯着墙上的时钟,圆圆的钟盘,好像有一个个粽子在围着它不停地转呢。“好啦!好吃咯!”仿佛一道圣喻从天而降——“烫!小心点!”,我哪顾得上,剥开墨绿的箬叶,油白的米团里镶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俨然一件珍奇的艺术品。忍不住尝一口,软糯香甜的味道直击心脑,幸福不过此刻啊!不一会儿,我就倚在桌旁,肚子已然是一面小鼓了。
小学端午节作文推荐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