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驴读后感5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优秀的读后感不是复述故事的情节,而是表达自己的见解,为了应付任务而写的读后感是没有价值的,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自私的驴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自私的驴读后感5篇

自私的驴读后感篇1

读罢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我陷入了沉思,《自私的基因》中充满想象力。我开始体会到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我们知道基因不会思想,但由这些基因所创造的我们不仅可以理解我们自身,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摆脱它们无声无息的控制。正如作者所言:“让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吧!因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让我们懂得我们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因为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有机会去打乱它们的计划,而这是其他物种从来未能希望做到的。

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用自达尔文以来所创建的进化的生命观,揭示出生命世界里那使人无法认知的秘密,使我们能够穿越千变万化的具体生命形式而直指秘密的核心。他颠覆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也开启了另一道完全不同于先前认识得自然界之门。现代生物学告诉我们,就算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事实上也无法真正延续我们自己。我们的身体只是一群彼此协同也勾心斗角的基因暂时构建以延续它们生命的机器。

?自私的基因》描述了大自然中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本文语言简明通俗,妙趣横生使人一读就懂,妙趣横生。结构安排的也非常合理,逻辑性很强,不会那么繁杂让人云里来,雾里去的。文章中提出的: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人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将对我们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了解和认知自然界是相当重要的。

读完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沉思就如书中所说: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

自私的驴读后感篇2

倾慕已久的神作《自私的基因》近期终于看完了。虽然距离首次发行已有40多年,但依然带给我很多真实的冲击和思考。下面,将我印象最深的几点心得记录如下。

一、生命的进化历程

本书叙述了生命起源、进化的大体过程。认为基因在进化中,在自然选择中居于中心地位。但我们可以更深入一步。再总结一下生命进化的过程。我认为这是我最重要的一个心得。

最早的可复制的,不管我们叫有机质还是无机质,都是单一的物质。比如脂膜,比如核酸,比如钙质,等等。但是,这些最早的可复制的成分,没有范围,也就无法形成独立的单位。我们猜测在深海热泉中富含气泡的岩质成为了最早复制的依附单位。而在这些单位中,几种物质互相促进,并最终形成了可以独立存在的脂膜。形成了多种物质联合复制的独立单位。这是生命进化的第一阶段——从单一物质复制走向多物质联合复制,形成原始的细胞。基因成为复制的核心。自然选择的对象由各种物质转为通过选择细胞而选择基因。

第二步,原始的细胞融合,形成多重复杂的细胞器,形成巨大的真核细胞。基因也不断融合。现在比较肯定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原本都是独立的细胞,被吞噬成为现代巨大的真核细胞的一部分。自然选择通过选择各种外部性能而选择基因。基因成为进化的中心。

第三步,当直接吞噬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细胞之间产生了协作,形成了多细胞生物。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逐渐分化,形成了各种组织器官。

第四步,分化的组织中形成神经细胞,控制身体对外界刺激形成协同反应。随着进化的发展,神经系统的预见性、逻辑性和主动性越来越强。随着智力的发展,生物体逐渐开始利用身体以外的物质,甚至利用各种工具,产生各种设备。同时部分物种形成社会。

第五步,神经系统产生自我意识。生命从物质的复制,逐步向精神的体验转变。精神思想内容和复制和身体基因的复制并行发生。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个体或群体选择基因和意识。

第六步,未来,自我意识终将突破身体形态的限制,依附于各种适宜的物质,利用各种可利用的物质,生命不再以种族为区分。而是一个一个独立的意识。到了这一步就是仙侠小说中灵魂可以随意转附和夺舍。这时,基因不再是复制和选择的中心,而只是意识利用的工具,可以被随意改造。自然选择通过个体或群体选择意识。意识成为以后进化的中心

第七步,就像细胞会融合一样,意识也可以同个融合来发展成更强大的意识。仙侠小说中也经常会有意识融合的情景。

第八步,就像多细胞生物的形成。最终多个意识也会形成协作,并联网分工。形成多意识元的超级意识文明。此时,整个文明就是一个或几个意识。

二、生命稳定策略

这是我收获很大的思想。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中哪种策略最为有效至关重要。当然首要的原则就像猜拳。没有必胜策略,只有某一情况下的最佳策略。有些策略像是囚徒困境,是必输,但也是必须运用的策略。比如在全是恶人的情况下,采用善良策略的人必然最先被淘汰。但毕竟恰好,人以群分,人类的淘汰还在于人群的竞争。在一个绝大多数都是恶人的环境中,如果善良策略的人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人群,则这个人群必然比实施恶策略为主的人群更快的发展壮大。最终大体善良的策略还是会占据主流。这是人性的希望。

总之,在计算机演算中,最终的生命稳定策略是,2/3是首先善良公正,但受到侵犯时,反击,即还击策略。1/3是先侵犯,当受到反击时,转为善良公正,转变为还击策略,这即试探性还击策略。随着情况的变化,还击策略,可以分为一报一还或两报一还等。当然在计算机演练中,最成功的还是一报一还的还击策略。

虽然一报一还的还击策略让善良的人感到欣慰。但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还击策略,对人都是首先采用友好态度,但同时大多数人又觉得自己时时刻刻都是先吃了亏,遇到的人似乎远没有计算机推演上上那么多的善良。我觉得,这是计算机推演简单化的结果。因为人对同一件事物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开价,有人认为是公平,有人认为是不公平的。因此虽然大多数人开始都采用自认为友善公平的方式,但对方往往认为是不公平的。利益对立的双方更是容易产出见解分歧。除了立场之外,认识水平,思维方式,信息掌握的充分程度……,各个方面都能造成双方认知的差别。因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敌意和对抗,当今社会可能两报一还,才是长远的善良策略。

三、基因的选择

这是我非常悲伤的一部分。以前我总认为进步是自然的规律,所以我们的后代总体必然强于我们。但事实是。这只是以整个人类基因群来说,后一代基因群比前一代进化。而一旦涉及进化,必然是以多数个体遭淘汰为必然历程。事实上,我们后代的基因只是父母的组合,进化的方式就是淘汰落后基因。而有些基因组合,在很多时候,就是用来淘汰的。能给予自己少量的安慰是,当今,是基因与意识并存的时代,意识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可以弥补越来越多的基因缺陷。

四、协作的基因

作者开篇就声明。本书叫自私的基因,实际上只表明了基因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另一方面,就是协作的基因。虽然基因都拼力争取自己的流传,但只有能最好的与其他基因协作,才能被选择流传下去。为了自己的目的,必须与他人协作,这就是自然的真相。

这是一本浩大的书。每个读者有自己的见解。能让人思考,就是一本书最大的成功。以上,就是我的一点随意的心得。

自私的驴读后感篇3

老实说,读这本书,干巴巴的,我有些看不下去,感觉作者仿佛在说废话,立足的某些基点我也并不认可,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浅见。

我想作者是洞察了些什么,明悟到深层的一些人性逻辑、动物性逻辑,将体会整理成书,本意想阐述基因的自私原理,人类要培养利他思维,只是写成了论文,有些枯燥。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老祖宗念了几千年,近几十年来才有人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矛盾吗?我以为不矛盾。

怎么说呢?按佛学中的解释,人本是高层生命,因一步步变得不好,最后落到了底层,成了人类。

人最初的那个生命本源,既然是高层生命,必然是符合那层的法理的,是好的、善的。

在漫长的生命长河中,由于一些因素增加了私心,变得不那么好了,就一层层往下掉。

每次看到这个说法,就觉得人类像个垃圾站似的,扯远了。

既然是私心越来越大,落得越来越低,成了人,人性本恶也当属正常了吧。

我就是这样理解的,有的问题,没必要争论,说的就不是一回事儿,争什么?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嘛!

很喜欢稻盛和夫说的:人生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不论你有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当生命结束之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灵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他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

人生不需要给别人交代,理由再多,是说给别人听的,你需要交代的只有你自己,过的是自己心里那道关。

当你回首一生历程,你的灵魂层次提升了,你在某方面就战胜了那个自私的基因,或者说自私的人性,你的这一番回炉再造就有所提升。

这就是我对自私的基因的领悟。

基因什么的,每个人都一样,但活成什么模样,却是各有各的不同。是基因决定的吗?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性的领悟,对人生的追求决定的。

基因确切的说只是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你没有思想,那它的逻辑就会主导你,如果你有了自己的思想,那它也只能从属于你。你可能做的比它还过分,也有可能超越于它的层次,向上提升。

就像雌螳螂交尾时,为了后代,会咬死雄螳螂,这是基因的本能,而我们人类不这样,不会为了孩子去牺牲父亲。但为了自家孩子牺牲别人家孩子,是可能的,人性的自私将自家人和外人区分得很清楚,因为人的心不大,顾好自家,才有精力顾及别人。圣人毕竟凤毛麟角。

人性的自私我以为并不是基因的自私所能涵盖完的,它更加复杂多变,基因只是其中一项。

有句话老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我发现,同理,自私的基因不可怕,就怕生命有想法。

当生命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有了思想,衍生出来的东西,复杂透顶。人性在关关隘隘处的每一个闪念,其实细思极恐。

若你私心不大、心怀坦荡还好说,生命向着大道飞驰;若你私心大、心思阴沉,难免营营苟苟,在人性的私欲中浮浮沉沉。

但是,有想法总比没想法好,自己的人生就要活个清楚明白。

别纠结,很多事情纠结出不来结果。去做事吧,在做的过程中,不管是我们的心思,还是周遭环境,都会明朗开来。这时,选择人性中的阴暗还是阳光,就看你了。

无论怎样的选择,成就的都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开心与否,后悔与否,时光的车轮都不会后退半分,一路向前。但你驶向的是光明还是黑暗,由你说了算。

自私的驴读后感篇4

理查德道金斯,1941年3月26日生,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学家。200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他的畅销书中,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为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观念,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这周我们一起共读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文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几个章节:

第一章《为什么会有人呢》,作者道金斯提出了本书的论点是,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在一个具有高度竞争性的世界上,像芝加哥发迹的匪徒一样,我们的基因生存了下来,有的长达几百万年。这使我们有理由在我们的基因中发现某些特性。作者将要论证的是,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

第五章《进犯行为:稳定性和自私的机器》。进化上的稳定策略,“策略”是一种程序预先编制好的行为方式。例如,“向对手进攻,如果它逃你就追,如果它还击你就逃”就是一种策略。进化上的稳定策略是指,个人的大多数一旦运用这两种有条件的策略中的某一种,所有脱离群众的行为皆会受到惩罚。基因被选择,不是因为它在孤立状态下的“好”,而是由于在基因库中的其他基因这一背景下工作得好。基因因能相互和谐共存而被选择在一起,这并不一定说明我们必须要像看待蝴蝶的情况那样,把基因群体也看成是作为单位来进行选择。基因库是由一组进化上稳定的基因形成的,这组基因成为一个不受任何新基因侵犯的基因库。大部分因突变、重新组合或来自外部而出现的基因很快就受到自然选择的惩罚:这组进化上稳定的基因重新得到恢复。新基因侵入一组稳定的基因偶尔也会获得成功,即成功地在基因库中散布开来。然后出现一个不稳定的过渡阶段,最终又形成新的一组进化上稳定的基因——发生了某种细微程度的进化。渐进的进化过程与其说是一个稳步向上爬的过程,倒不如说是一系列从一个稳定台阶走上另一个稳定台阶的不连续的步伐。

第六章《基因种族》。一个自私基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它的目的就是试图在基因库中扩大自己的队伍。从根本上说,它采用的办法就是帮助那些它所寄居的个体编制它们能够赖以生存下去并进行繁殖的程序。如果这个白化基因碰巧使它的一些个体对其他的一些白化体表现出利他行为,那么不管它情愿与否,这个白化基因往往因此在基因库中自然而然地兴旺起来。基因有没有一些比较合乎情理的办法“识别”存在于其他个体中的其自身的拷贝呢?回答是肯定的。

从遗传学的观点来看,父母之爱和兄弟/姐妹的利他行为的形成都可以用完全相同的原因来解释:在受益者体内存在这个利他性基因的可能性很大。人们有可能把种族偏见理解为是对近亲选择倾向不合理地推而广之的结果:即把外貌和自己相像的个体视为自己人,并歧视外貌和自己不同的个体的倾向。

第七章《计划生育》。抚养只有作为混合策略的一部分,才能取得进化上的稳定——至少需要进行某种数量的生育活动。动物往往从其自私的观点出发繁殖最适量的幼仔。假如它们生育得太少或太多,它们最后抚养的幼仔,会比它们应该生育的最适量来的少。亲代个体实行计划生育,为的是使它们的出生率保持在最适度的数值上。

第八章《代际之战》。亲代投资的定义是:亲代对子代个体进行的任何形式的投资,从而增加了该个体生存的机会(因而得以成功的繁殖),但以牺牲亲代对子代其他个体进行投资的能力为代价。“幼儿应该欺骗”这样的提法意味着,促使幼儿进行欺骗的基因在基因库里处于优势地位。如果其中有什么寓意深刻的地方可供人类借鉴,那就是我们必须把利他主义的美德灌输到我们子女的头脑中去,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他们的本性里有利他主义的成分。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生存的意义:尽力繁殖并努力保证我们的后代一直有旺盛的繁殖力——所以“人丁兴旺”一直都是对一个家族最大的赞美,达到在生物意义上的不朽。第二点就是努力创造觅母——带有我们标记的思想或事件——并让其传播,达到在文化意义上的不朽。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以前我很讨厌自私的人,看了《自私的基因》,也慢慢放下了偏见与狭隘。从古至今,大家都在说:“自私是不好的。”在我们接受到的教育中,自私的人也是不会有好报的。但是看了本书,我的认知也开始颠覆了。

自私的驴读后感篇5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进化论的作用层次不在个体,也不在群体,而在于基因,生命的本质则是基因复制。

动植物是某类基因制造的机器或工具,基因给各架机器适当的授权,以执行保卫、延续基因的终极指令。机器是容易腐朽的,不朽的只有基因。就好像住宅一样,老城区推倒重来,新楼盘勃然兴起,不变的,只有楼里的居民。

还有另一种基因,它们不创造机器,而只是利用机器,比如病毒等,它们离开寄主的方式和前者有所不同。个人认为,这也可以看作是各类基因的不同生存策略。

人类社会和某些物种,在与基因共生之上,还群体创造了新的无形基因—文化、信息等,这里有个新名词“觅母”,它也在不断地遗传和进化。

进化稳定策略ess是非常有用的观念,能够从基因自私的角度解释生物群体或个体的各种行为,持不同进化策略的基因机器,生存概率是不一样的。

然而,如作者所说,当我们对遗传过程中的自私性了解得越清楚时,我们就越有资格去教导慷慨、合作以及其它所有为公益奉献的美德。

自私的驴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末等生读后感参考5篇

末等生读后感模板5篇

读《家》读后感最新5篇

女孩的梦读后感推荐5篇

简与爱读后感精选5篇

科技展读后感5篇

做自己读后感推荐5篇

小说夜读后感推荐5篇

写丑小鸭作文的读后感5篇

我走过读后感5篇

自私的驴读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