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可以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畅游,挖掘出许多令人惊喜的思想和观点,每一个细节都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逐渐提升对细节的敏感度,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纪念袁隆平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纪念袁隆平的作文篇1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湖南去世,享年91岁。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时中国就算是像我们一样闭塞村庄,人们也都解决了温饱,开始奔向小康。作为一个90后,我从未经历过饥饿,对于爷爷奶奶口中故事,也无法完全理解。就像是那位“何不食肉糜”帝王,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饥饿。
后来长大因为过敏,我曾经有过半个月忍饥挨饿时间,但这种只是忌口挨饿根本无法饥荒之时相比。
电影《1942》把重现战争时期大饥荒,影片中有一幕甚至给我留下了阴影狗在啃咬路边尸体,以此充饥。从此我再也不敢敢看此类电影或者节目。我相信,真正经历过大饥荒人们,肯定有过更加残忍经历。正是这部口碑不怎么好电影,让我更加深刻明白,我们如今平安喜乐并不是上天赏赐,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坚持乃至牺牲换来。
袁隆平爷爷经历过战争年代,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时代,所以他最大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他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做到了,他研究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让更多人吃饱了!
我未曾了解过他生平,但也能够知道他为祖国做出了多大贡献,为人民带了怎么样幸福生活。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把幸福种子撒在每一个人心上。
有人说,他没走,他只是带着种子去了远方。有人说,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他走了,他又没走,他永远都在!
纪念袁隆平的作文篇2
袁隆平,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公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中国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为名的绩优股。然而,我们第一眼看见我们的'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这个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点儿像从某个山村里走出来的一个农民!你看他肤色是那么的黝黑,身材是那么的精瘦,皱纹是那么的深刻。
记得有一次,一家画报刊登他的照片,编辑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给误配了“农民获得丰收后的喜悦”的文字。这虽然是出版界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说明:袁隆平,他太像一个农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确是属于很快会被淹没在人海中的那种人。
“谈杂交水稻”,这是袁隆平来母校为我们所作报告的题目。这个题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没有什么修辞的运用,更没有任何学术的卖弄。但我们深深地知道,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题目的背后,有着太多的不普通。
1978年,袁隆平和他一家7口,挤在两间用木板从澡堂隔出的潮湿发霉的小屋里,还要不时承受“不安心教学,专想歪门邪道”的冷嘲热讽。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他的杂交水稻研究终于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吗?
我们手捧着鲜花簇拥着袁隆平,并一齐涌向他主讲的报告厅,我们如此热情,一点也不比我们追逐心目中最红的明星差。我们知道,我们也许并不能完全听懂他所要讲的“杂交水稻”,但我们会用我们的心去感悟大师所说的每一句话。
他开场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是个普通人……”
够了,我们哪怕听懂的只有这一句话,就已经够了!我们从袁隆平身上,懂得了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这也是校友袁隆平给我们的最主要感受,的确这就够了。
纪念袁隆平的作文篇3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他忘记自己是知识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寻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平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民都自叹不如。他的行动让人不解,很多农民兄弟都问他:“你个知识分子,月月有工资拿,每天讲讲课,做做实验多清闲啊。和农民一起吃这个苦;遭这个罪是为啥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着一个造福全人类的梦想,让人类战胜饥饿的梦想。每当这时,袁隆平都会手拿烟袋笑一笑,随即又钻进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
袁隆平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纪念袁隆平的作文篇4
昨天一条新闻在各大平台上传开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平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习袁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梦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氏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两岸,国士无双,缅怀!
纪念袁隆平的作文篇5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让几亿人口吃饱了饭。
中国连续三次发生了旱灾。连续三次庄稼都没有丰收,没有得到粮食。那时候人们特别饿,有的连饭都吃不饱,有的人连饭也吃不上。袁隆平爷爷眼睁睁的看着有的人饿死。
我们知道因为战争而死的人几十亿,就这个数字,就让我们感觉到庞大了,而被饿死的人,整整有几百亿是几十亿的几倍,可以感觉出有多少人被活活的饿死了。23岁袁隆平就被分配到了偏远的安江农校任教……
袁隆平找了多少年才找到那些新的品种,然而自然灾害击毁了那些“珍贵”的粮食。有一次袁隆平爷爷那里发生了地震,别的人都走了,可是他却没有走,还在研究那些新的品种的水稻。
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想,有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袁隆平爷爷的一个梦,在梦里他梦见了稻穗杆比高粱还要高,穗子有扫帚那么大,这个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他的第2个梦就是杂交到覆盖全球梦,全世界有22亿多亩稻田,如果有一半的稻田高中上打交道,可以增产多少粮食啊?可以增产一5000万吨粮食啊,这个梦想的实现可以让中国的所有的人都吃饱,甚至吃撑。我在视频里面看,杂交水稻不仅在我们中国使用,在其他的这个国家里也有这种品种。
袁隆平爷爷可也用新品种来卖钱,可是他拒绝了,我要学习他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他是祖国的骄傲。
纪念袁隆平的作文篇6
袁隆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是多么的伤心难过!我所了解的袁隆平院士,毕生都在为世界的粮食供应做努力,做贡献。就连在医院治疗期间,他也始终不忘自己的杂交水稻,每天都向护士询问气温、降水等情况。一位护士在袁隆平老先生逝世后,还哭着说“他自己都已经病的那么严重了,还时刻关心着他的稻子。”
袁隆平爷爷说过:“我有两个梦想。”袁隆平的`梦想有两个,一是“禾下乘凉”,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但就在他的两个梦想快要实现的时候,这位稻田里的守望者却走了。为此,我们要牢记袁隆平爷爷给我们的寄语:
“知识是基础,汗水要实践。灵感是思想火花,思想火花人人有,不要放弃它。”
总是下意识的以为,那些伟大的人会永生。却忘了他们也会老,也会生病,也会突然离开。他悄悄地带着草帽,弯着个腰……就这样,突然离开了……尽管医院全力救治,尽管家人在床边唱着他喜欢的《红梅花儿开》等歌曲,期盼他能够睁开双眼,但最终还是没能迎来奇迹。由于袁隆平的杰出功绩,有许多人提议国家给袁隆平爷爷实行国葬,降半旗哀悼。
我认为袁隆平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时刻关心人民、简朴、不慕名利、不畏艰险,勇于付出、顾全大局、甘为人梯……所有的这些精神,造就了中华人民对于他的尊敬与喜爱,他一点架子也没有,多么的平易近人!
致敬袁隆平,我们要珍惜粮食,为自己的目标付出汗水,坚持不懈,才能表达我们最真诚的致敬之心!
纪念袁隆平的作文篇7
刚坐在饭桌上,吃香喷喷的米饭的时候,你也许会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更让我深有感触的却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
2020年9月29日,袁隆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过“共和国勋章”奖章。作为杂交水稻体系的开创者,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技术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被人亲切地称作“杂交水稻之父”,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然而在获得荣誉后,袁隆平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他仍保持这几十年前进入大众视野时的那样,干瘦、黝黑、生活简朴。尽管已年满90,却坚持每天下田。为国家排忧解难,为事业全力以赴,似乎已经成了他的要务和本能。
艾青曾言:“个人的痛苦与快乐,必须融入时代的痛苦与快乐里”袁隆平年少立志学农,青年时有感于国家因饥饿而贫弱的现实,便将全部心血都投入了农业技术研究的工作。他始终将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放在心上,在与时代共存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个体生命也许是易逝的,但无数个体汇入时代洪流后,就能产生永不停息的巨大能量。对于袁隆平的生活,他套用巴尔扎克的名言进行形容“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不在实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正因为对杂交水稻爱得深沉,袁隆平化苦为乐,用超强的毅力坚持了下去,最终收获了成功。
天才之所以显得卓越超凡,并非完全因为天资聪颖,也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有关。功名成就之后,袁隆平没有被鲜花和掌声迷花了眼而是不断坚持前行,成为令人赞叹的“90后”追梦人。对于青年学生的我们而言,时代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像袁隆平一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用汗水浇灌出成功的花朵。
2021年5月22日,13:07分,您离开了我们。你或许是神仙吧,毕竟神仙到凡间播散完种子又要回到天上去了。您是中国人民的光,星河可暗,此光不灭!袁爷爷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
纪念袁隆平的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