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准备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生动性,教案的编写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任务的完成,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雷雨》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雷雨》的教案篇1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景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树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不同的景象。
5、分组朗读,师随即指导。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小结归纳:雷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 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蝉叫了,蜘蛛又 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七、本课小结:
八、作业布置:
九、板书设计:
十、课后反思:
《雷雨》的教案篇2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
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
3学生课前准备:
(1)在生活中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2)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的相关知识、视频,加深对雷雨的认识。
二、教学课题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这一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在火热的夏日,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雨后的景色更是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确、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三、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雷雨》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书写“压、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感悟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课前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相关的音频、视频,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雷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方法
1、信息收集法: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利用百度搜索的音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雷雨前中后景色的感悟,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并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书写生字,出示课件,重点指导“压”、“垂”的书写。
4、让学生配合课件思考:为什么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用“垂”字,而不用掉、落等其它动词?
5、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6、开火车读生字。
7、把词语放入句子中,指名读句子。
三、朗读感悟课文。
1、请同学们看画面,认真听,认真看,想想课文围绕雷雨写了哪几个时候的景象?(播放课文情境朗读的画面)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让同学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初感“雷雨前”:
1、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雷雨到来方前我们会看到什么景象?生汇报。(播放画面)
《雷雨》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2.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3.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有闪电、雷、雨声的磁带、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用书《夏天的雷雨》
2.在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现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播放雷、闪电、雨声, 引起幼儿对夏天雷雨的回忆。
2.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看到过的雷雨现象。
(帮助幼儿回忆再现夏天雷雨的现象,为下面学习歌词做好铺垫。)
二、欣赏、熟悉歌曲
1.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欣赏歌曲。
2.再次播放音乐录音后,用“教师问一问,幼儿答一答”的句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如:教师问: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答: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3.幼儿 以问答方式朗诵歌词。
三、演唱歌曲
1.教师跟随音乐朗诵歌词,并示范演唱。
2.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注意:(1)唱“一闪闪”“哗啦啦”时,用响亮的跳音。
(2)唱“轰隆隆”时,声音要大而有力。
(3)幼儿演唱歌曲2——3遍。
四、表演歌曲
1.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2.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
3.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
(两两结伴演唱,有表情地演唱,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创造性地根据歌词内容表现夏天的雷雨,使每个孩子有了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和幼儿的互动有所加强,更加注重幼儿的学习效果,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把舞台让给了幼儿,幼儿是课堂的主体。
我的宗旨是能让幼儿在快乐、轻松地氛围中学习音乐。让幼儿能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我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要不断摸索,不断前行。
《雷雨》的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段每句的意思,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都有些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雷雨》(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请同学们一起听电脑老师读一遍课文,边听边仔细观察,注意屏幕上有些什么变化。
2、刚刚老师请同学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幅画,认真听清楚电脑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a.哪幅画是雷雨前的情景,雷雨前的情景是怎样的?
b.哪幅画是雷雨时的情景,雷雨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c.第三幅画与另外两幅画有什么不同,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老师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哪幅图是讲雷雨前的情景,你能把雷雨前的情景讲一下吗?
哪几个小节是写第一幅图的?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
1、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雷雨前,请一个小朋友把第一至第三段朗读一下。
a.雷雨前,天空中都有些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雷电)
b.乌云是什么样的?(板书:满天、黑沉沉)
c.一开始有没有大风?从书上哪句话可以看出来?那么大风是怎么来的?(抓住“忽然”一词)
d.蝉怎么样了?(板书:不叫)
e.树上的一只蜘蛛又怎样了?(板书:垂、逃)
f.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明什么?
g.指导朗读。
2、我们现在再来看看雷雨时的情景,请一个小朋友把四、五、六段读一下。
a.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雨下得非常大?为什么?(板书:雷声)
b.第六段中连用了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现在还有没有雷声了?这雷声是怎样的?(板书:雷声)
c.指导朗读。这三段中“哗哗哗”和“渐渐地”中间都是逗号,“哗哗哗”表明雨急雨大,要读得重些,停顿短些,“渐渐地”要读得由重到轻,稍慢些,读出雷声、雨声的变化。
3、最后,我们来看一下雷雨后的情景,请一个小朋友把七、八段朗读一下。
a.是什么原因使天亮起来了?
b.刚刚下了一场雨,而且下得很大,雷雨把空气中的灰尘都洗刷干净了,还带走了空气中的热量,所以空气中格外清新。请小朋友们来解释一下“迎面”、“扑”的意思。
c.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太阳、彩虹)
d.第八段中的哪两句话与前文有联系?(板书:又叫、坐在网上)
与前文哪些内容有联系?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的?
e.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刚下的这场雨很大?
f.指导朗读。我们先来听一下电脑老师是怎么读的?
四、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学了《雷雨》这一课,掌握了有关雷雨的一些自然知识,知道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色变化,这篇课文顺序清楚,而且联系紧密。
五、朗读全文,深入理解
板书设计
15雷雨
天空 蝉 蜘蛛
雷雨前 乌云、大风、雷电 不叫 垂、逃
雷雨时 大雨、雷声
雷雨后 太阳、彩虹 又叫 坐在网上
《雷雨》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以轻巧地、有爆发力地声音唱出夏天雷雨时的情景。
2、启发幼儿通过乐器和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达出歌曲中雷雨时的各种声音。
3、通过歌曲来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录有闪电、雷、雨声的音带。
2、歌曲音带。
3、鼓、沙球、木鱼等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录有雷、闪电、雨声的音带,让幼儿说说都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在什么时候我们听过?)
2、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要求以轻巧地、有爆发力的声音唱出夏天雷雨时的感觉。
二、敲击乐器来模拟歌曲中的各种声音
1、出示各种不同的乐器,让个别幼儿来选择乐器,并敲击乐器模拟闪电声、雷声和雨声。
2、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分成三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演示夏天雷雨中的闪电、雷、雨的声音。
3、播放音带,让幼儿跟着音乐敲击乐器。
三、用其他的方法来模拟闪电、雷、雨的声音
1、启发幼儿用肢体或其他的方法来发出类似闪
1、电、雷、雨的声音。(如:用跺脚来模拟雷声,用拍腿拍肩来模拟雨声等)
2、播放音带让幼儿用肢体发声的方法来模拟歌曲中的各种声音。
3、幼儿边唱边表演,教师纠正个别重点处、
4、教师弹琴,幼儿唱歌
《雷雨》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 贝的故事教案5篇
★ 5的教案反思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