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制定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具准备:

自制软件、鹏博士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三、练习造句。

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

2、读读句子。

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书面造句。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3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一、课题:

能干的钟点工

二、教法与学情分析:

阅读法、自主学习法、阅读感悟、合作探究法。本课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介绍了家政服务机器人的劳动本领及外形特点。文章趣味性强,生活化对话较多,很适合儿童阅读,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又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三、课型:

阅读课

四、教学目标:

1、认识“钟、铃、汤、禁”等18个生字,会写“块、扫、吸”等8个字及“两块,打扫”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机器人外形和能干的特点。

3、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理解课文,并从中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六、教学准备:

收集机器人的图片和资料、生字卡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了解机器人外形和能干的特点。

2、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抽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分角色朗读,感悟1—6自然段。

(1)学生自读这一部分内容,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2)分角色朗读,要互相评价,订正中体会词句的意思。(从中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第5自然段内容,体会机器人外形特点)

2、读说结合,感悟7—9自然段。

(1)重点讨论:机器人的能干表现在哪里?指导比较机器人与人洗窗户的不同,以及机器人怎样打扫房间、疏通下水首、修剪草坪的。找出相关词句想一想,读一读。

(2)让自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机器人是怎么能干。

3、自主理解、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自主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决。

三、指导朗读。

1、小组读。

2、个别朗读课文。

3、师生合作读课文。

四、读后拓展,课外延伸

(1)读一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照样了摘抄几个四个字的词语定在空花朵上。

(2)你知道有哪些机器人,它们能干些什么?说给同学听。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板书设计

能干的钟点工样子;

怪模怪样、能说话能干:

檫窗户收拾房间打扫地毯

疏通下水道收拾草坪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爱迪生爱科学,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后来成为世界的科学家,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世界闻名、省吃俭用、顽强、合适、不懈”等词语;会用“节省、顽强、合适”造句;了解句与句的关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爱迪生进行实验的故事。

教学重点:

1.通过重点词、句、段,体会爱迪生热爱科学、不懈努力的精神。

2.了解段落中句与句的关系,弄清叙述层次。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垃圾瓶瓶罐罐燃烧聋瞎

省吃俭用顽强合适价钱便宜

(二)教学另一部分生字词。

爱迪生做实验,要用上各种各样的化学物品。如:

磷(lin)是一种非常容易燃烧的化学物品。

(三)继续学习课文。

第2、3自然段

1.12岁的爱迪生在火车上卖报。卖完了报,他做什么?请你们自己读第2自然段。

2.学生自读。

3.这一自然段中,什么是你没有想到的,使你很感动?(12岁的报童卖完报,想尽办法在火车里做实验。)

4.车长同意他在吸烟车厢占一个角落。我们可以想见,爱迪生怎么向车长提出要求,车长才同意的。如果你是爱迪生,你会怎么说?

5.后来,车长又为什么把他赶走了,而且还打聋了他的耳朵?

当车长把爱迪生那些心爱的瓶瓶罐罐、化学药品扔到车外时,他会怎么样?

6.这两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小结:爱迪生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着了火,被车长赶走了。

(四)继续学习课文。

1.爱迪生为了研究科学,耳朵被打聋,对于12岁的少年该是一次多么大的打击!生活又是那样地贫穷,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是爱迪生是怎样做的?

指点:这一段开头第1句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

2.整个这一段都是讲他钻研科学的决心怎么没动摇的。紧接这总说的一句,后面讲了几句?每句讲的是什么?第1句与后面几句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3.齐读第一句。第2、3、4句各指名一人读,以弄清段落中句与句的关系。

4.这一段的内容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指点:这就是“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作者把这一句概括全段内容的话,写在全段的开头,我们一看就明白了。

第5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从上一段学习的内容,我们一看就明白,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3.指点:写的是“爱迪生试制电灯”。这一内容也是用一句话写在段落的开头。

4.谁能根据全段的内容具体说说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5.提示:这一段中的“常常”“实在”“不懈”“终于”这些词语告诉我们什么?(不懈:即不放松。)

6.齐读全段,突出上面这些词句。

7.结合教学“躺”,发准后鼻音;突出字形教学,写好“身”最后一笔。

教学“供”(gong),就是“给”的意思。组词:供给、供应、供不应求、供销。

8.现在看看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第1句):总的说爱迪生试制电灯。

第二层(第2、3句):说爱迪生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废寝忘食地做实验。

第三层(第4句):说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最后一段

1.上课一开始,我们说爱迪生是“发明大王”,这是为什么呢?读了最后一段就明白了。

2.齐读。

(五)复述课文。

各自准备,从第3、4、5自然段中择其一段,讲讲爱迪生怎么热爱科学,刻苦钻研。

(六)课后练习及作业。

1.造句:节省顽强合适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1、教学要求

一、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起门生对生存的酷爱之情。

二、在指点察看丹青时,培育门生察看和想象本领。

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阵势”“小心”“索性”“聚精会神”等词语。能用“赏识”与“津津有味”造句。

四、实习有情感地诵读课文。

2、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即文中对小守门员的描述。

二、培育门生的察看与想象力。

3、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

4、教学时候:3课时。

5、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1、揭露课题

一、开导发言:班上哪些同砚爱看足球赛?哪些同砚爱踢足球?你准当的守门员?

二、今日,咱们学习第一课《小足球赛》。

2、指点察看丹青

一、出示挂图,请同砚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上画了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小守门员瞩目火线,1些小观众和一名叔叔在看球赛。)

二、指点察看次序。依据这幅图的特色,咱们可按甚么次序来察看呢?(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次序来察看,而入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次序来察看。)

三、指点观事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

①对小守门员咱们可从哪些方面来察看?(可从他的穿着、神志。动作等方面来察看。)

②请同砚们从衣看、动作、神志等方面过细察看,说说小守门员的模样。

(在察看进程中引诱门生注重小守门员严阵以侍的神志,聚精会神盯着火线的眼神,前倾的身子,下垂的双臂,手上戴着的皮手套及膝盖上的纱布等。)

③察看并说说小守门员后面的小男孩的动作、神志。

四、指点察看观众。

①在赛场一侧旁观竞赛的共有几个人?(共有八人)

②先察看图上左边5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他们的模样有甚么差别。

③再察看图上右边三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那位叔叔与边上的两位小观众有甚么差别。

五、指点察看配景。从图上四周的景物看,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进行足球比赛?

(从野花、青草、堆置的物品可看出这是一块闲置的平地。)

六、小结。

适才咱们依照从总体到部份、从人物到景物、从首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次序察看丹青,认识了图意。

3、范读课文

适才,咱们同砚察看并说了图意,那末课文又是怎么样描写丹青的呢?情同砚看着图听教师把课文诵读1遍。

4、指点分段,概括段落主旨

一、请同砚门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个自然段讲了甚么。

二、看看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守门员?哪些自然段写观众?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怎样分?

商讨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吸引了很多观众。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的模样。

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讲小观众和大个子叔叔旁观球赛的情况。

三、指名分段诵读。

5、学习生字。

注重提示门生“欣”是前鼻音,注重指点“磕”和"套”的写法,区分“惕”与”赐”字音和字形的异同点。

6、功课

誊写词语i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指名分段诵读课文

2、看图,学习第一段

一、看看第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甚么?

二、看图,说说为何课文中说“这块旷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处所”?“又”字说明晰甚么?(申明孩子们常来这儿踢球,他们爱好踢球这项活。)

三、看图思索:从球赛吸引了这么多的小弟弟、小mm和途经的大个子叔叔,可以看出这场球赛得怎么样?(竞赛必定严重、剧烈、出色。)

四、齐读第一段。

3、看图,学习第二段

一、指名读第二段。

二、比照课文看图,看看这一段描述了图中的哪两小我,他们各有甚么特色?重点写了谁?

三、学习写小守门员的两句话。

①这两句离别从哪些方面写了小守门员?(从神志、动作两方面来写的,〕

②哪些词语写了小守门员的神志,比照图,说说“小心”‘瞩目”“绝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小心”指对可能发生的伤害情形维持敏锐的感觉,时候注重着。“瞩目”就是注重地看。”绝不在乎”就是涓滴不放在心上j从这里咱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守门员?(警惕性高、意志刚强的守门员,)

③小守门员的动作是怎么样的?如许的姿式说明晰甚么?(说明晰小守门员是一名合格的守门员。)作者为何要说“真正的守门员都是如许的”?(这是对小守门员的称颂。)

④看着图用自己的后描写小守门员的动作、神志。

四、学习写候补守门员的两句活。

比照图读第二段的后两句,说说候补守门员有甚么特色?(摩拳擦掌,急切地想上场一显身手。)

五、齐读第二段。

4、看图,学习第三段

一、指名诵读三至五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第三自然段,离别用“——”和”…”画出写到的观众和描述他们动作、神志的词语。

②结合图文,理解有关词语。

“索性”要是换个词可用甚么?(爽性)看图中谁人搂着小弟弟的红领中,说说“聚精会神”的意思?(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势”在这里指甚么?(措球赛情形)察看图上白狗的模样,说说“闭目养神”是一种甚么模样?(闭着眼睛,疗养精神)

③从观众的动作,神志咱们可以看出甚么?(竞赛很剧烈,观众对赛场上的情形特别很是关切。)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画出写到的观众及描述他们神志的同语,“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不要紧)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默读画出描述大个子叔叔神志的同语,看图说说“律津有味。的意思?(很感兴趣,看着孩子们出色的竞赛,大个予叔叔会想些甚么呢?(回想自己小时候踢球的情形,想到来日诰日的足球运动等)

五、齐读三至五自然段。

第三课时

1、实习诵读课文

2、学习写作法子

一、文中描述了画面上这么多人,但有没有给人相通的感觉以没有相通感?

二、又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是写的画面自身,哪些是写的作者的遐想?如许将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有甚么优点?

三.小结,课文作者在对画面进行过细察看的基础上,按从主到次的次序,捉住人物特色,同时又适量开展遐想,将画面上的人物写活了。

3、完成“思索·实习”三

4、创设情境,进行片断实习

一、下面咱们学习课文描述人物动作,神志的法子写教师的动作、神志,要求写出特色。

二、老师演出进教室上课或解说某一题目的情境让门生察看。

三、商讨描写次序。

四、分步演出并描写。

五、已将描写内容写下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2、把本课与本单元学习的其他寓言进行对比,注意课文在形式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池子每天安闲地躺在泥土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河流背负着沉重的大船和木筏奔流不息、忙忙碌碌。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滔滔”“遵循”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妇、滔”这些生字可以结合图片,学习“涯、循、验”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与形近字的区别。

形近字对比示例:

涯(生涯)—崖(山崖)

循(遵循)—盾(盾牌)—遁(逃遁)

验(应验)—脸(脸色)—险(危险)—捡(捡拾)

(2)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氵:滔(滔滔)—涯(生涯)—池(池塘)—流(河流)

(3)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给诗歌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6):写池子享受安逸清闲的生活,不理解河流为何那么忙碌。

第二部分(7、8):写河流不顾自身安逸,为人们做贡献。

第三部分(9):写一年年过去,河流至今长流,池子已完全枯干。

第四部分(10):点明主旨——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才能被懒惰支配就会一无所为。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明确:

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

2、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明确: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泥土比喻成鸭绒垫,突出了泥土的柔软、舒适;一个“躺”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池子积聚在泥土上的情态,表达出池子安闲、惬意的心情。

3、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明确: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鲜活。

4、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明确:

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年年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给人们带来了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5、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明确:

池子代表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河流代表那些永不满足,负重前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教师点拨: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课文就运用了这种手法,以池子象征那些贪图安逸的人,以河流象征那些积极进取的人。

6、你从这则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明确:

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贪图安逸的池子,忙碌奉献的河流,你更赞同谁的观点呢?我想,大家还是更喜欢为人们做贡献的河流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学习浪费才能、贪图享乐的池子,要做积极进取、创造价值的河流,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池子与河流

池子:安闲无忧无虑完全枯干

河流:忙碌滚滚滔滔长流不断

利用才能积极进取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反思5篇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8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7篇

人教七年级生物教案7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参考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上册教案6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质5篇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教案7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最新7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