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教案优质6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累积,老师们都知道教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有挑战性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艺术课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艺术课教案优质6篇

艺术课教案篇1

课题名称:

秋天多么美

活动目标:

1、 感受两拍子歌曲的优美旋律和节奏特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 感受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感受丰收的喜悦心情。

3、 能为歌曲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磁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前准备:带领孩子观察秋天里周围的景色。

课堂上跟孩子们一起交流秋天周围景色的特点。

二、 让幼儿观看挂图

(1)、你看到了秋天里那些景色?(幼儿回答)

(2)、认识图中相关的农作物,并观察其特点。幼儿表述后,幼儿用歌曲中的词语来总结。

三、欣赏歌曲

1、教师放音乐磁带,请幼儿欣赏,然后教师进行提问: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

教师小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喜悦的季节,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四、感受歌曲的节奏

( 1)、教师放歌曲磁带,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受歌曲的节奏。(如:拍手、跺脚、点头等等)

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两拍子)

两拍子的特点是什么?(强弱)

五、学习歌曲

1、出示挂图,教师跟幼儿边说歌词边拍节奏。

2、分句跟老师学习

3、教师弹琴,幼儿整体跟唱歌曲。

六、表演歌曲

(1)、幼儿自由组合,为喜欢的歌词创编动作。

(2)、请幼儿分组表演歌曲。

(3)、教师点评,各组互相学习好的地方。

艺术课教案篇2

艺术活动:《手指变变变》(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能随乐边演唱边有节奏地表现相应的动作,增强节奏感。

2、提高手指动作的灵敏性,体验手指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熟悉《手指变变变》的童谣、幼儿已有模仿毛毛虫、小兔、小猫、鸽子等动作经验。

活动过程:

1、介绍游戏玩法。

(1)玩法:前奏时幼儿齐念口诀"我的小手真灵巧,我的小手变变变"。

(2)第一段:伸出左右手的手指,在变变变的时候双手平放胸前,绕三圈,然后伸出一只手指头平放胸前,做毛毛虫爬行的样子。

(3)第二段:伸出左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在变变变的时候放胸前,绕三圈,然后伸出左右手两只手指头竖直顶在头顶顶部,做小兔蹦跳的样子。

(4)第三段:伸出左右手的后三个手指,在变变变的时候放胸前,绕三圈,然后伸出左右手三只手指头放在脸颊旁,做小猫喵喵叫的样子。

(5)第四段:左右手拇指下压,其他四指伸开,在变变变的时候放胸前,绕三圈,然后伸出左右手四只手指扇动,两臂交叉做鸽子飞翔的样子。

(6)第五段:左右手两只张开,随音乐伸出,在变变变的时候放胸前,绕三圈,然后伸出左右手五只手指头弯曲,坐老虎扑食的样子。

(7)重点指导幼儿的动作尽量符合音乐的节奏,在变变变的时候放胸前,绕三圈,然后变成相应的动物形象。

2、幼儿随音乐游戏,教师指导。

幼儿熟悉玩法后,可引导幼儿自己变出不同的形象,编出其他不同的手指游戏。

3、评价活动。

活动延伸:

将音乐投放在表演区,供幼儿继续游戏。

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运瓜 见领域活动指导p28。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艺术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艺术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演唱两段歌词时力度的差异,学习用声音的强弱、动作的幅度大小表现歌曲的力度差异。

2、借助对动物形象的理解以及教师琴声强弱和自己的动作幅度的暗示,学习用适当的声音演唱歌曲。

3、愿意在集体面前 表达自己的意见,在集体演唱中感到愉快。

活动准备:

1、大猫和小猫头饰各一只。

2、老师和一位小朋友准备表演“大猫和小猫”。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袋鼠》。

请小朋友两两结对分别扮演“袋鼠妈妈”和“小袋鼠”,老师扮演“猎人”,配班老师扮演“大灰狼”,“袋鼠”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协调做蹦跳步,并按规则及时地躲避“大灰狼”的侵袭,当“猎人”击毙“大灰狼”后,袋鼠们随着音乐快乐地回家。

二、观察“大猫”和“小猫”,理解动物形象大小与演唱力度的关系。

1、配班老师扮演“大猫”,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小猫”,请幼儿观察比较大猫、小猫形象,说一说: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猜一猜:这两只猫的叫声会怎样?会有什么不同?

2、请“大猫”和“小猫”叫一叫后,教师提问:这两只猫的叫声一样吗?大猫是怎样叫的?小猫是怎么叫的?

3、游戏《猜一猜》。

请“大猫”和“小猫”站在黑板的后面,学猫叫,请小朋友根据叫声的强弱和大小,猜一猜:这是谁在叫?猜对了,大猫和小猫就将从黑板后面伸出来,猜错了就不伸出头。

4、引导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叫声表现大猫和小猫的形象。

三、学唱歌曲《大猫和小猫》。

1、“大猫”和“小猫”分别表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通过演示动作的不同,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动作形象与叫声强弱的关系。

2、教师和全体幼儿分段合作演唱歌曲。

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前半部分,幼儿演唱叫声部分,重点尝试用不同强弱的声音,表现大猫和小猫叫声力度上的差异。

3、教师弹奏伴奏,幼儿演唱,尝试根据琴声的强弱判断是大猫还是小猫,并且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歌曲。

四、扮演的角色,演唱“大猫”和“小猫”。

1、请男孩子扮演“大猫”起立,女孩子扮演“小猫”坐在位子上,跟着音乐轮唱。

2、请两位孩子分别扮演“大猫”和“小猫”站在场地的左边和右边,再请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两边集中坐下。

教师弹前奏,并提问:“谁来了?”幼儿听琴声,根据强弱的不同,判断是大猫还是小猫,然后在前面这个角色的引导下,分别用轻柔的声音和有力的声音演唱“大猫”和“小猫”。

五、音乐游戏《找小猫》。

1、大猫和小猫真能干,唱的歌真好听,下面猫妈妈和你们一起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找小猫》好吗?

2、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2—3遍,也可以请小朋友扮演猫妈妈,开展游戏活动。

艺术课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包粽子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本次活动的难点:

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二、活动准备

1、有湿度的碎泥

2、粽叶若干、橡皮筋

3、范例、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2)教师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请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3)以前,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4)你们知道粽子叶里面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做成的呢?

(5)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你吃过什么馅儿的粽子呢?

3、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对包粽子的活动感兴趣。

(1)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2)教师讲解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a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b在锥筒中填入糯米。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c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d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四、活动总结

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结束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

艺术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7个音符,学习唱出7个音符的唱名。

2、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

3、学习创编自上而下的动作来表现乐曲的7个音符,体验表演和创编的快乐。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过程:

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播放该歌曲的录音,让幼儿熟悉歌词旋律。

2、引导幼儿跟随音乐伴奏进行歌唱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跟随音乐伴奏,用自然声音一句一句地演唱歌曲。

3、尝试与同伴合作共同创编动作表现歌曲,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歌词提示有节奏地做动作。引导语:"你还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哪些动作?"4、教师鼓励幼儿胆表现,重点观察幼儿中比较有趣,有创意的动作,引导同伴间相互学习,体验表演和创编的乐趣。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此活动选材符合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教学内容逐步推进,认识音符→用身体动作表现音符→用打击乐器演奏→创造性变化演奏。一改以往的教条和示范,即记歌词、掌握旋律,而以幼儿的创造和表现为主,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状态,体验表现的快乐。虽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师的指导语过多,线索过多,控制过多。但总的来说,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艺术课教案优质6篇相关文章:

吃的艺术读后感优质6篇

关于艺术活动教案5篇

幼儿艺术领域教案7篇

手工美术课教案8篇

小学技术课教案8篇

中班幼儿艺术活动教案7篇

猫美术课教案5篇

猫美术课教案模板8篇

幼儿艺术领域教案模板8篇

猫美术课教案推荐5篇

艺术课教案优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8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