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迹材料时,应注重事例的真实性与感人程度,以打动读者的心灵,在面对困难时,优秀的事迹能够激励我们迎难而上,不轻言放弃,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检验师先进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检验师先进事迹篇1
王桂玲,是海西州人民医院检验科核酸检测实验室年龄最长的大姐,也是检验科主任,主任技师。性格沉稳,脾气随和的她,永远都是一副“朝气满满”的模样。当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肆虐全国,王桂玲同志积极响应医院号召,主动请缨报名支援武汉疫情防控队。同时,组织检验科全体人员学习新冠检验、防护等知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组织检验科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自从阻击新冠肺炎以来,王桂玲同志不辞辛劳,兢兢业业,主动放弃春节、五一、国庆等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弃年休假,坚守在检验第一线,远在河南年迈的父母,只有通过手机视频问寒问暖。她是一名检验师,也是一名白衣战士,疫情就是命令,手机铃声就是号角,不管是休息日还是深夜,她的手机铃声总是放在最大,睡觉时听到手机铃声从床上“蹦起”是常态,无论是昼夜、还是刮风下雪,接到命令,立即放下手中饭碗、拿起刚脱下的大衣、来不及装扮,留下一句“医院有事我要去上班,你们照顾好自己”。家人对她深夜悄悄离家参加医院会诊、处理疑难问题已习以为常。而她总是说“我是一名检验师,一名科室负责人,在疫情面前,我要挺在最前面,这是我的使命和责任”。
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自疫情以来,深夜的检验科永远是灯火通明,检验科不仅要完成日常常规检验任务,每天还要完成落地检、奥运广场、本院职工、住院病人、发热病人的应检尽检任务及全市群众的愿检尽检任务。王桂玲同志作为检验科主任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统筹规划、精心准备,明确工作内容和流程,严格落实好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制订“转运前处理-检测后处理”的完整生物安全流程。为了能让实验室机器按时运转、常备常用,王桂玲时常同工程师视频调试仪器坚守到深夜,做好核酸检测任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各班人员能够随时投入到疫情防控战斗当中。为了全州疫情防控核酸检测顺利开展工作,她负责完成了全州39名核酸检测人员资格培训,组织完成了全州61名核酸检测人员的资格考核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是没有硝烟的高风险战场,王桂玲同志亲自担任核酸检测实验室组长,带头上阵,带领检验科人员身着厚厚的防护服、佩戴防护面屏、戴双层橡胶手套,在密不透风的加强型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里进行各项试验操作,几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这支队伍在守护各族群众健康的同时也在不断自我成长。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让流程无缝衔接使检测设备使用效率最大,保质保量完成突增的工作量,王桂玲除了随时沟通协调处理各种事务,在实验室和科室同事一起战斗在核酸检测一线,她更是把家“搬”到了办公室,困了就在办公室休息一会,再接着干,由于长期熬夜和电脑屏幕前长时间工作,多次导致犯“眼疾”。在她的带领下,关键时候,顾大局,讲奉献已成为科室的一种默契,很多同事都是主动申请加班,王桂玲同志经常是工作时长超过了 12 小时。
与病毒正面交锋,以生命坚守每一份样本的安全
核酸检测就是这场疫情的侦察兵,把侦察到的病毒检测结果准确无误的传递给临床,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依据。作为医院检验科主任,王桂玲同志耐心细致、为全科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穿脱防护服培训、pcr实验室新设备操作培训等等,在有限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完善实验室的设备、人员,让核酸检测顺利开展,并有条不紊地进行。她每次带领检验人员在负压环境下超负荷完成着多项繁琐的工作,进行标本核对后,再将大量核酸检测标本由核酸采样点转运到pcr实验室。在密闭的分子生物实验室内,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一次都要不停歇地连续工作4-5小时。从试剂分配、提取加样、扩增分析、读取数据、信息再核对,到最后上传结果,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每一步都不能出差错,每一环节和细节都决定着整个实验的成败他们都十分谨慎,不敢出一点纰漏。尤其是核酸检测的加样和提取与病毒“零”距离,需要高度精神集中,动作要轻柔,操作要格外仔细,团队要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以防出错,特别是提取5微升的核酸量,加到间隔只有不到1毫米的扩增八连管中,必须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一不小心历时四五个小时的实验就会有失败的.可能。实验中不能喝一口水、不能上洗手间,甚至是满脸的汗水遮挡了视线也不能去擦,没有任何怨言,直到把核酸检测做完。有时核酸检测结果个别数据出现异常,需要多次重复实验,她常常鼓励大家再细心、再努力,确保每一个检测数据准确无误。厚重的防护服下,坚强的精神支撑着疲惫的身躯,汗水浸透了全身,防护面具在脸上留下深深的勒痕,但手中的工作却从未停歇。当完成一天的繁重工作之后,她还要带领检测人员带着疲惫的身躯对实验室进行清洁消毒,还要耐心提醒、及时纠正各班存在的问题,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自核酸检测工作开展以来,科室人员实行3班倒,共检测43万余人份,平均日检测量达4000人份。
快速响应,坚决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5月11日,德令哈市启动全员核酸检测,接到核酸样本接收检测任务后,王桂玲同志根据医院核酸检测工作安排,全员行动、快速响应,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分工,全力以赴保障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早上6点30分她带领核酸检测人员提前做好实验室清洁消毒,做好戴口罩、帽子、防护服、手套、脚套、护目镜、面罩等三级个人防护。早上9点30分第一批样本送到后,核酸实验室内4台pcr扩增仪火力全开、高效运转。她与检测人员身披白甲、披星戴月,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用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态度,完成了从样本接收、样本梳理、编号扫码、试剂分装、核酸提取、体系配置、核酸扩增、分析数据、审核结果、实验室消杀、废物处理等每一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细化工作流程,杜绝遗漏差错,确保核酸检测工作顺利进行。经过近36小时的不眠不休和连续奋战,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近4万人次的核酸检测任务。顾不上休息,发扬连续作战的风格,13日又承担完成了都兰县乡镇近2万多人的全员检测任务。
王桂玲同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日夜奋战,全力提升核酸检测效率,疫情不结束,核酸检测就停不了,为了确保核酸检测尽快出结果,承担着巨大压力的检验人说:再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正是这样一个舍身忘己,甘居幕后的“战士”,为全州防控工作铸就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检验师先进事迹篇2
“我年轻,恢复得快,这点小毛病不碍事!”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院检验科党员小张主动提交请战书投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连日的劳累使他患上了支气管炎,但他仍坚守岗位,没有休息过一天。
小张从实验室出来后,大汗淋漓2月2日,湛江县(市、区)第一台核酸检测仪在我院投入使用。据了解,国药集团广东检验公司向我院捐赠的检测服务项目是实现多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因为核酸检测不同于其它普通的检测项目,核酸提取及检测过程中有较大的感染风险,环境要求条件比较高和复杂,我院检验科必须在原有二级资质基础上,实行三级防护的条件下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操作。为了加快诊疗进度,向临床提供有力的诊断指标,我院在第一时间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在检验科科主任冯广贵的带领下,小张和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连夜作战,加班加点调试实验区域,并在两天内完成了检测筹备、生物安全防控、人员防护培训。
我们的党员,在危险和困难面前,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利益和人民的需要。一切准备妥当后,小张没有选择歇息,而是马上和同事张发华实施首批样本检测,第一批标本样本终于在2月2日晚上11点多完成检测,为临床提供诊疗证据。由于仍有大量标本需要检测,小张和张发华没有顾及疲劳,继续和同事投入到第二批标本检测。因为实验室空间狭小,通风不良再加上连日来的劳累,小张患了支气管炎。面对同事的关心,他来不及休息,仍然每天坚持进入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与其他同事一起继续奋斗。工作人员必须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才能进入实验室据介绍进入实验室的流程十分严格,为了防止职业暴露,需要穿戴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护目镜、防护帽、口罩、手套,实行三级防护。样本检测从开始到完成,至少需要5-8个小时,但在这期间,工作人员人员不能离开实验室、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虽然天气寒冷,但严密的防护服还是会让工作人员一个个都闷得汗流浃背,由于工作时间长,每次从实验室出来后,工作人员的鼻梁上,面颊上常常会被防护帽、护目镜勒出一道深深的血痕。小张主动递交请战书小张告诉笔者当他把自己递交请战书的决定告诉家人后,家人比较担心他的安全也担心他承受不了艰苦的检测工作,“在全国上下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怎么可以打退堂鼓,而且我还是党员,我不上谁上?”经过和家人的耐心沟通及疫情防控重要性的讲解,小张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为了避免与家人接触把潜在的危险带给家人,小张让家人回到农村暂住。“不忘忧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小张是我院检验科工作人员临危不惧的一个缩影。在短短的五天时间内,我院检验科共检测核酸标本样本838个,检验科工作人员同肆虐的病毒赛跑,他们无畏无惧,负重前行,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检验师先进事迹篇3
疫情发生以来,元氏县妇幼保健院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号召,在疫情防控中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彰显了妇幼人的初心和本色,在这场战“疫”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专业精神和先锋模范作用,冲在疫情面前。
在当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最困难的时刻,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最需要的地方,处处可以看到白衣天使的身影,他们把危险带给了自己,把安全留给了别人,舍小家保大家,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诠释初心。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是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2021年1月5日做了应急预案,下午组建支援小组以备不时之需,连夜集合,1月6日凌晨6点整装出发,我院核酸检测小组成员七点准时到达南佐镇开展核酸检测。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也抵挡不住冬日的寒风凛冽,但是她们没有退缩,毅然大步向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在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刻,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刻,她们愿意坚定的冲在最前面,为党和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
在为人民群众核酸检测期间,她们认真负责,为了节省时间,不畏严寒,不辞辛苦,一站就是一整天,在寒风阵阵中始终屹立,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哪里需要我就在哪儿,在寒风凛冽的凌晨出发,夜幕沉沉的晚上回来,顾不得休息片刻又匆忙准备第二天检测需要的试剂,这期间核酸检测小组没顾上吃饭喝水,晚上到医院双下肢已经麻木,凑合吃一包泡面,感觉非常幸福,直接和衣而卧,为了方便早上立马出发,全部在医院休息。
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看到了责任,看到了温暖,用勇气叩问初心,贡献着年轻的力量,和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同志们并肩作战,坚决打这场防疫总体战、阻击战。
检验师先进事迹篇4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袭击八闽大地,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xx县妇幼保健院有这样一群“抗疫战士”,她们明知危险,却知险而上,她们坚守抗疫一线,加班加点,全力保障“应检尽检、不漏一个”。
核酸采样是一项危险高强度工作,采集人员穿好服装后,常常连续六七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去厕所。防护服密不透气,一轮采集下来满身是汗,头发湿得像刚洗了澡,口干舌燥、衣衫湿透、卸下n95口罩后脸上是深深的印痕,操作却要眼疾手快不曾停歇,每个人都在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
xx副主任医师还有一年多就退休,她不顾自己年龄已高,毅然选择加入核酸采样队。她说:“我看到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奋斗在抗疫一线,不喊苦,不说累,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作为老一辈医者,更应该起带头作用。”在核酸采样队中,有一名党员,她叫陈冬梅,上幼儿园双胞胎宝宝正是需要父母照顾时期,爱人在总院儿科上班,经常加班加点,但她坚定说:“作为共产党员,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就是要顾大局,讲奉献。” 还有护士张仙凤,她爱人在总院检验科工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援泉医疗队,她一边工作一边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目前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竣,我年轻,有去厦门口岸工作经历……”她说道。
检验师先进事迹篇5
xx县中医医院有这样一名护士,她叫潘xx,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当疫情再次来袭,她在医院党委的部署安排下,从内科调往预检分诊担任负责人,她那不服输的性子,敢于担当的责任心,肯定能当好“守门神”!每份尽心尽职的守护,都是为了不留战“疫”落网之鱼;每次风雨无阻的奔赴,都是为了换取战“役”的早日胜利。
为了快速、全面掌握预检分诊工作制度,更好地带领大家抗击疫情,她每天和工作人员一起执勤,寻找不足,积极传达并执行最新文件精神,和预检分诊团队一起日夜坚守在岗位。面对就诊患者的不理解,她耐心解释;面对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患者,她总是想办法解决困难。凛冽的寒风中,手冻木了,脚冻麻了,不叫苦也不叫累,依然认真把好每一道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预检分诊就是医院第一道屏障,严防死守第一道防线是每一位预检分诊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她说道。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10月30日晚,xx县中医医院抽调35名综合素质高、专业水平过硬的护理人员组成支援天水核酸采样团队,看着同事们奔赴前线,她目送英勇的身影,内心无比坚定。因为工作原因,她留下来坚守,“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修我矛戟,与子偕作”。你们冲锋陷阵,那我便在后方筑牢第一道防线,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泱泱华夏,一撇一捺皆是脊梁。
她和预检分诊42名工作人员每一天的认真坚守,换来门急诊正常有序运转,最大限度地保障着全院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筑起一道抗击疫情的严密防线。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疫情面前,她毫不退缩!面对繁重的工作,她毫无怨言,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她始终相信:没有一个黑暗不可逾越,没有一个光明不会到来。
检验师先进事迹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