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制订的时候,你们需要注意创新教学方法,只有将教案写得更加生动,才能引发同学们对于课堂的兴趣,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 掌握机器人的定义;
2、 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3、 认识机器人的分类。
能力目标:
1、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带给学生们一把进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钥匙。
2、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团体协同决策能力,完善自身素质。
(二)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破除学生对机器人的神秘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本节课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课的内容结构是:教师先播放一些视频、录像等(不同时期的),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然后请两个学生说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机器人的样子及其功能等;再请两学生说说不同时期的机器人的差别(外观和功能上的);最后再逐步的引导出机器人的定义、发展及分类等。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让学生破除机器人的神秘感,归纳总结出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并启发其创新能力。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
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及启发创新。
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中让学生自己归纳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并联系实际生活启发学生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视频及录像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和我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这些视频剪辑(播放视频及录像剪辑)。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回答出机器人)
(二)任务驱动
师:那他们为什么叫机器人呢?
生:先让学生分组各自阐述自己的看法,再将每组学生的想法收集并总结后发言。
师:老师给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适当时候可以给予回答正确的学生及组以奖励,培养其学习积极性)
(问答互动式,但要注意引导)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好好学习这门课将来你们也可以让机器人为你服务。生活中还有好多事情我们不能去做,但机器人可以做?(举例说明)
生:自由发言。(以下类似问题逐步引导)
(三)小结
1、总结本节课程的内容。
2、互相评价交流,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学生通过这次课程了解了多少相关知识,是否对机器人的定义、发展等有个初步的了解,为未来教学做好铺垫。)
3、课后任务收集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素材。
三、教学总结
1、视频、录像导入课堂。
2、利用视觉的冲击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提问的互动式教学,了解学生思想里所想的事物,给予肯定并逐步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其大胆创新。
4、在教学中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团体决策能力等,完善学生的自身素质。
教学总结:
在上课之前,我先从网络收集并准备好的“素材”,在网络播放机器人小品片段视频,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机器人的趣事,学生就显得相当感兴趣,这种方式比较贴近生活的实际,所以学生说起来也相当热烈,争先恐后地向全班学生讲述,内容自然而然地也围绕着机器人展开。之后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他们来说一说机器人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有不同的形状结构,有程序控制,能自动工作,有行为功能,能自动执行一定的动作,并请大家给它们进行分类(小组竞赛的形式)。所以说起课文的插图也就事半功倍了。最后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自学课件中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在这篇文章,并进行小结发言。这节课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1、 播放机器人小品片段视频后,学生想说些什么的时候,我没有去引导学生,以致于学生的回答与我设计此环节所想象的有些出入。
2、 在课堂开始之前,没有设置好的教学引入。
3、 学生达到了一个热烈的情绪。没能及时引导他们,课堂有点过于热烈。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的:
一.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分段落复述课文。
二.通过熟读课文,认识孙悟空3借芭蕉扇的经由,学习孙悟空不怕难题、勇于斗争的精神,感受名著魅力。
三、通过学习文本,引诱学生主动想象,主动思索,主动浏览。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课件
教学进程:
1、导入:
一、前人很喜欢用"3"字,譬如李白就曾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中国传统小说也常常用"3"字来编写故事,譬如《水浒传》有"三打祝家庄","3碗无非岗";《三国演义》有"三顾茅庐";《隋唐演义》中有陈咬金"3斧子定瓦岗";《西游记》中有"3打白骨精",还有咱们今日要学习的"3 借芭蕉扇"。
二、出示、读课题:3借芭蕉扇
(读课题明白:①通过"3"感受到借芭蕉扇的不易。②首要讲了孙悟空3借芭蕉扇,扇灭了大火。③课题的关键词是"借"④描红"芭蕉"。
小结:标题是文章的1扇窗户,透过窗户,当真察看,细细揣摩,咱们常常有新的发现。)
2、总体掌控:
3借芭蕉扇,孙悟空每一次想了甚么设施借,效果呢?请同砚们当真地读一读课文,说一说。
(1借,逼,铁扇公主给假扇;2借,骗,牛魔王骗回芭蕉扇;3借,打,铁扇公主献扇)
[申明:门生要与文本进行有用对话,首选得总体掌控文本,进行根本的概括。]
3、精读:
一、在三次借扇中,你对孙悟空的哪次借扇最写意?请当真地读一读,并能说说你写意的理由。
二、交换:
第三次:
写意的理由:借到了芭蕉扇;擅长(合作)借助外部气力:"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勇敢善战:"恶战";
不满意:武力征服,如攻打伊拉克。铁扇公主是无可奈何的献,而非毫不勉强地献。
练习:
(一)具体描写:众神围得水泄不通、恶战。
(二)指出夸大的适当应用,有利于宣染氛围,把故事写生动。
(三)通过"叫"与"请"的对比感受用词的准确性。
(四)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第一次:(若无生答,便请门生匡助教师答)
写意的理由:机灵:第二天;钻到肚子里;"3扇"
不满意:粗心粗糙:拿了扇子"满心欢乐",却不辨真伪。
练习:
(一)想象孙悟空入铁扇公主肚的情形。设施:平生读,余生闭目想画面,说画面。
(二)复述。
第二次:
写意的理由:机灵:伪装牛魔王欺骗芭蕉扇,设施奇妙。
不满意:粗心粗糙:拿了扇子因为性急,只知道了使扇子变大的口诀,却不问若何使它变小;识假八戒。这也是他借扇失败的首要缘故。
练习:
(一)通过对话诵读,领会角色差别,情况差别,语气也差别。
法子:先逐句进行。给门生准备的时候:再总体。
4、总结:
一、通过3借,饱满了人物形象,终究扇灭了火焰山,继续西行。
(齐读八、九自然段)
二、你想对孙悟空说些甚么?
三、你还晓得哪些《西游记》的故事。
四、恰是因为孙悟空的机灵大胆,唐僧师徒才得以战胜九九八十一难,修得正果。(播放《敢问路在何方》)
5、尾声:
本节课的收场其实不代表着咱们思惟的停滞,读到这儿爱思索的同砚确定又有了很多新的题目,课后无妨写在书上,我们下节课再来商讨。教师这儿也想到两个题目:本文真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三借吗?"3"于此处还有特其它含意吗?
"芭蕉扇"真的是"借"来的吗?借用在标题中妥贴吗?有更好的标题吗?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交流自身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空虚。
2、写一写自身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相互的优点,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时布置】
4课时。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身喜欢的动物吗 ?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一起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全班交流
说出自身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分组交流
1、分组: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要求:
⑴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⑵ 表达真情实感。
⑶ 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1、汇报提示:
⑴ 形式:
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扮演,进行发言。
⑵ 内容:
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2、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同学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身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资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身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三课时
一、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二、明确习作要求
同学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
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三、精彩回放
1、回忆自身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
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四、习作与评议
1、同学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出示同学习作片段:
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四人小组轮流读自身的习作,一起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和时点拨。
4、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五、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六、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观赏评议。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
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⑴ 自主发现。
⑵ 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身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
要求读的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4、游戏:
成语接龙。
5、竞赛:
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
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鸡群 指( )为马
为( )作伥 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 )( )点水 顺手牵( ) 哀( )遍野 抱头( )窜
三、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感受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名、段,体会的可爱和生机勃勃。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指名背诵《海上日出》。
二、出示的挂图,观察说话。
三、出示挂图,指导学生按以下顺序观察图画,简单口述图意。
1、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2、观察近处在空中飞翔的。
3、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
四、检查预习。
默读课文,说说小是什么样儿的,飞行特点是什么?
五、指名三人读课文。
评点,读准字音。
六、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了解的特点。
1、外形特点。
2、透过外形,了解性情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读出的活泼、机灵、可爱。
4、自由读。
5、看图,试着背诵第一自然段。
七、图文对照,理解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感受春天的气息。
2、结合“微风吹拂着……柳丝”一句,体会春天柳树的特点。
3、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4、凭借图画,发挥想象,感受“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关系。
5、理解“生机”。
6、朗读,在头脑中浮现“光彩夺目的春天”。
7、自由读,注意句与句的联系。
8、试背第二段。
八、联系图画中飞行的和落在电线上的,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观察飞行的,听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
3、概括大意。
4、听读第四段,看作者怎样描写停在电线上的的。
5、“五线谱”“音符”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停着的“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6、自由读第三四段,浮现画面。
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配乐朗读全文。
进一步感受的可爱和春天的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自读,思考:
每个自然段分别讲的是什么?
三、思考、交流。
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描述的?
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特点?
(形象的活泼可爱;飞行时的动态美;停歇时的静态美;为春光增色,使春光充满勃勃生机。)
四、巩固练习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识记“俊俏”,背诵课文。
2、自读第二自然段,背诵。
3、自读第三自然段,背诵。
4、自读第四自然段,背诵。
五、字词练习。
1、交流是如何识记生字的。
2、练写生字词。
3、自己尝试默写。
六、自由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培养学生研究、交流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我”与车主的对话,倡导个性化朗读。
3、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图片出示“钱”。钱有什么作用?(学生说话交流)
2、在学习、生活上,钱的作用的确很大,但是什么东西比金钱更重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等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大家就明白了。揭题(板书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悬念式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插图质疑,学生第一次与文本对话
1、插图出示,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表述)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利用插图,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2、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注意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3、交流反馈: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这样学生不但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新词,、读懂故事,而且还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感悟品味,学生第二次与文本对话
导入: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新问题产生了吗?(学生回答,进行取舍)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思想的余地,体现教师引领者、组织者的地位。充分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创设一种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
问题一:为什么会发生交通事故?
重点推敲:句1:天很黑,又有雾,尽管有路灯,还是看不清。(天气原因)
句2: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车主违章停车的原因)
句3:快到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归心似箭,车速过快的原因)
问题二:为什么要留纸条?
重点推敲:句1:虽然这辆……但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应该在我。
句2: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
问题三:纸条上会写些什么?
1、讨论,各抒已见,这张留言条该怎么写。
2、悟出作者为什么不写事故原因。(表现了“我”不怨天,不尤人,敢于承担责任的可贵精神。)
[重在自主感悟,鼓励自由表达,学生在品读中有了自己的看法,对他们个性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情境再现,学生第三次与文本对话 导入:我给他留了纸条,他会给我来电话吗?红色小汽车的主人是否会让我承担这一笔损失呢?再次自由读课文,他们是怎么对话的?应该怎么读?
1、自由读他们的对话,想想你认为该怎么读?你读懂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学生点评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这个机会,让学生相互之间点评,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
3、情境再现——模拟通话(可以自由发挥)
如果你是红色小汽车的主人你会给他打电话吗?两个学生模拟通话,情境再现。演后评议。
[先让学生品读文中的对话,然后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表演(模拟通话),在表演时,以文本内容为基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为学生的知识内化和情感升华创设一个空间,也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一个条件,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五、再读再悟,想像练笔
1、导入:作者为什么后悔,如果是你,你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2、如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了,他们又将会怎样说,怎样做?展开想像,把它写下来,相互交流。
[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畅想,很好地做到读写结合。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创新精神。]
六、课内外链接
1、交流:你对“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有什么新的认识?除了诚实和信任,你认为还有什么也比金钱更重要?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课时目标3的检查,是为学生创设交流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使课堂教学充溢着人文魅力。]
2、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哪些小朋友在诚实、信任等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或者做得不够好的,请你举例说说,并且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其中一点是:结合语文学习,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发现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这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文章。诚实和信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美,类似这种美还有很多,如宽容、友爱、互助等等。也许,学生已经做了,只是觉得这很平常,其实这就是美,只是他们没有发现罢了。通过学习课文以后,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多元复杂的生活,去反思他们的生活,让学生回归到自己的实际生活。让他们举例说说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同学这方面做得好,哪些同学做得不够好,并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创造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也是这课的情感目标的最终归宿。]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有顺序地介绍乡村景物。
2.试着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学会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教学流程: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
⑴展示田园风光图片或播放媒体。
⑵ 同学们说一说喜欢农村哪些风光。
2.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3.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4.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5.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练习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孩子们,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走进田园,享受农村的美丽风光吗?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老师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描述田园风光的词语。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赏心悦目 洁净明亮 心旷神怡 胸怀宽广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草原茫茫 水鲜草美 牧草丰盛 羊肥牛壮 羊如白云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河汊纵横 密如蛛网 高大草本
低地草甸 阔叶高草 草本群落 草原茫茫 宽阔无边 无际无涯 择水草居 水草鲜美
牧草丰盛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一望无际 一马平川 原野寥廓 莽莽苍苍 绵延千里 无垠无边 千沟万壑 荒原漠漠 芳草沃野 莽莽苍苍 绿遍山野 逶迤连绵 高低起伏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沃土千里 一碧千里 山清水秀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景色宜人
春色满园 凉亭水阁 古色古香 目不暇接 花团锦簇 鸟语花香 俯视大地 信步郊外
莽莽苍苍 起伏和缓 辽阔无涯 芳草绿野 坎坷不平
2.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请读一读收老师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说一说你的感悟和启发。
过故人庄 书湖阴先生壁 游山西村
唐 孟浩然 宋 王安石 宋陆游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茅檐长扫静无苔, 莫笑农家腊酒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丰年留客足鸡豚。
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一水护田将绿绕, 山重水复疑无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两山排闼送青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1.比一比谁最棒,猜一猜下面两个关于农作物的谜语。
⑴有个老头子,头上长胡子,脱下绿袍子,满身是珠子。
⑵小小树,田里栽,金花谢了银花开。
(四)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1.师:同学们,当你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辽阔的草原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如果让写下来,你会写什么?小组内交流交流。
2.集体交流想写的内容。如:乡村的山水树木,乡村的丰收田野,乡村的小院,乡村的果园,写自己的乡村生活体验等等。
3.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抓住乡村风光的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述?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静态特点,动态特点,形状、颜色、气味等等。
4.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下,应该按什么顺序来描述自己的“乡村风光”。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① 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
② 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③ 按景物的类别写,
④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
5.大家讨论一下,写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哪些描述方法。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不仅要写看到的,更要写想到的,可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引用优美词语和诗句等等。
6、老师小结:我们描述田园风光,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五)、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引导学生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来评点。】
(六)、学生习作: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走进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的美丽风光。在那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辽阔的草原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2.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七)、评讲作文:1.读一读自己的习作,把不通顺的地作文方改通顺。划出自己认为是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2.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批改。
3.小组评选一篇优秀的习作参加班级交流。
4、佳作展览,评选最佳1.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关于农村田园风光的画,配上一首小诗。
2.用学会的写作方法,描述家乡的另一处美景。
乡村生活
每年的暑假,爸爸都会带我们全家人去老家农村看望他外婆,也就是我的外祖奶奶,由于我爷爷奶奶去世太早,祖奶奶成了我爸唯一可以孝敬的亲人。正因为这事也使我有机会去农村玩。了解农村的生活习 惯。
清早起床,爸爸开车从县城出发,沿着弯延公路前行,公路两旁有金灿灿的稻田,清澈见底的小溪,成群结队的牛羊,啊,景色大美了!小花随处可见,小鸟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对我说:“欢迎你们来到农村!”下车后,走在由石头铺成的小道上,凉凉的微风迎面吹来,让我感到无比好兴奋,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祖奶奶家。
农村的人们,早上天刚刚亮就起床,大人出去耕田、锄草,小孩去放羊,九点左右回家吃早饭,吃完早饭又去干农活,忙到中午回家随便吃点东西,休息半个小时又去干活,直到天快黑才往家走。他们已经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农村人很喜欢养狗,只要你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狗都会叫个不停,甚至你从篱笆外走过,它也要叫几声,尽职地保护着主人的家。同时提醒主人有陌生人来访,小心有小偷!
习惯了城市喧闹的我,在这找到了一份优雅的宁静。习惯了城市空气污染的我,在这里找到了一份自然清香的空气。 乡村人家生活是那样简单,而城市生活是多么讲究!
乡村生活,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你是那么使人回味无穷呀,使人流连忘返!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