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书设计教案8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教案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内容,教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不能被忽视,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手工书设计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手工书设计教案8篇

手工书设计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上到下地观察猪,了解猪的外形特征。

2、了解猪与人民的关系,知道猪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图片:猪

2、幼儿用涂色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胖胖的小动物,你们猜它是谁呀?

(然后出示玩具猪)

教师:噢!是小猪,还是一只胖乎乎的大肥猪。

二、引导幼儿观察猪,并观看老师的示范

1.了解、认识大肥猪的外形特征。

(1)大肥猪是什么样子的?

(2)圆圆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小小的圆圆的眼睛、象三角形一样的耳朵、圆圆的翘翘的鼻子。)

(3)身体像什么形状?(椭圆形)

(4)身体的后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细细的尾巴,四条粗粗的短腿,脚上有尖尖的蹄子。)

2.讨论怎样来剪出大肥猪的身体各部分,知道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猪的哪个部位,

并能够正确的选择图形剪出图形。

3.介绍一种新的涂色拓印的方法。

把白色的底版用回形针把剪好的大肥猪纸板固定住,

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蜡笔在底版上进行涂色,直至出现大肥猪的轮廓。

小朋友们在观察老师涂色的时候很细心,知道选择了什么颜色的蜡笔进行涂色,

也知道了是怎样来涂色的,在观看老师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制作的方法。

三、幼儿进行操作,启发幼儿想象添画充实画面的背景。

1.在幼儿进行大肥猪的制作,教师交待制作要求:

底版和大肥猪纸板在涂色是不能移动,涂色是注意力度,以防底版画破。

2.启发幼儿,添加相应的事物。

你的大肥猪在什么地方呢?

手工书设计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引导幼儿在说说画画中了解人物的基本特征,并初步学习画人物的动态。

2、 尝试用拓印的方法装饰画面,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活动人一个,作画用品人手一份,欢快的旋律一段,拓印材料(萝卜、藕、广告色)若干,吹泡泡工具一份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发幼儿绘画兴趣

用吹泡泡的形式引出圆形,并以泡泡的口吻说出泡泡宝宝的心愿---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人,一个会跳舞的人。

二、 师幼互动(帮泡泡宝宝完成心愿)---感受、表现人物的基本特征和跳舞的各种动态。

1、 感受并表现人物的头部特征

a、 说五官

b、 画五官

c、 设计发型

2、 引导幼儿感受、表现人物跳舞的动态特征

a、 幼儿跟随音乐做各种动作

b、 感受同伴跳舞时不同的动作特征

c、 教师根据幼儿自编的动作示范画出跳舞的泡泡

d、 介绍拓印材料并示范拓印背景

三、 幼儿练习作画,教师适时指导,并用拓印的形式装饰画面背景。

四、 作品欣赏评价

手工书设计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掌握小蝌蚪的形态特征。

2、能画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动的情景。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蝌蚪和青蛙

2、水粉颜料、画纸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并引起幼儿的回忆。

1.春天到了,池塘里又出现了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他们长着圆圆的脑袋,身穿黑颜色的衣服,留着一条短短的小尾巴,悠闲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小朋友来猜一猜它们是谁啊?

2.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环境。(小蝌蚪)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呀?

你知道小蝌蚪游动时尾巴是怎么样的?(扭来扭去,弯弯扭扭)请幼儿用肢体动作学一学。

二、教师边讲边示范,幼儿练习。

1、今天我们用手指头来画小蝌蚪,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

2、教师示范画小蝌蚪过程--伸出食指沾一下颜料,点到画纸上--抬起手指头用指尖轻轻地拖出一条尾巴。

--出现了一条红颜色的小蝌蚪。

--再出现一条蓝颜色的小蝌蚪。

要求:

(1)换颜色时手指头要用抹布擦一下。

(2)伸出手指头沾颜料

(3)点在画纸上

(4)用指尖轻轻拖出尾巴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结束

1、小朋友画的小蝌蚪在快乐的游戏呢,小蝌蚪们可高兴啦。

2、趣味练习:蝌蚪变青蛙你们想看一看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吗?

请幼儿观看蝌蚪变青蛙

手工书设计教案篇4

活动名称:

绘画——蘑菇

1、用椭圆形表现蘑菇伞,并用多种颜色进行装饰。

2、知道画面的排列要有大有小,使得画面丰富、布局合理。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蜡笔、示范画。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示范画,讲述故事:小白兔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忽然下起了雨,他们跑呀跑,发现前面有很多漂亮的雨伞,仔细一瞧,原来是蘑菇。小白兔跑到蘑菇伞下面来避雨了。

2、小动物为什么到蘑菇下面避雨呢?

3、请幼儿观察蘑菇,看蘑菇是什么样子的?(有大大的、半圆形的顶,还有长长匠柄,能像雨伞一样挡雨点。)

二、各种各样的蘑菇。

1、教师示范画蘑菇:画个扁扁的椭圆形,下面长长的两条线就是蘑菇的柄。

2、观察示范画中大蘑菇、小蘑菇、矮矮胖胖的、高高瘦瘦的蘑菇,每个蘑菇的花纹都不一样。

三、幼儿作画,老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各种蘑菇伞的形状,并用色彩和花纹装饰蘑菇。

2、提醒幼儿不能将蘑菇的柄画得太粗。

3、指导幼儿涂色,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蘑菇花纹。

四、展示幼儿作品。

手工书设计教案篇5

意图:

设计此活动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拼原图,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为原图画上颜色,锻炼孩子手、眼、脑的协调性;把小朋友们分组,是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增强合作意识。选出小组长,培养小朋友们的责任感。小组比赛,锻炼孩子的竞争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要把散乱的图片拼回去,让想象力得到更充足的发挥;

2、学会运用画笔为原图上色,促进小肌肉群的发展,达到手、眼、脑的协调性;

3、进行小组比赛,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4、学会正确使用双面胶纸。

活动准备:

小熊玩偶,剪好的碎图6张,a3纸6张,彩色笔,双面胶,爱心帖子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创设活动场景,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出示小熊玩偶)

幼:小熊

师:对了,是小熊。可是,小熊今天好伤心呀,因为他早上在收拾房屋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6张自画像给撕碎了。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小熊解决这个问题呀?

幼:把它拼起来,然后贴好(小朋友们各种回答)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居然帮小熊想到了把它拼接起来的好办法。好,那我们现在就来帮帮小熊吧。

2、分组比赛拼图

老师把幼儿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5个人,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

师:好了,小朋友们,现在应经分好了小组,选出了小组长。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比赛,看谁拼的快。比赛规则:每个小组需要正确的把小熊的自画像拼好,然后用双面胶贴在a3纸上。最快贴好的那个小组就获胜。(老师把小熊撕碎了的自画像发到每个小组,每组一张a3纸,一圈双面胶)

把拼得最快且正确的小组的小组长请上来,分享他们小组拼得又快又正确的方法。

师:你的名字是什么呀?请大声告诉班里的小朋友。(鼓励孩子大声向别人介绍自己)

幼:小丫

师:小丫,你们组是拼得又快又正确,能跟我们说说你们的办法吗?

幼:……(引导幼儿说己的想法)

3、为小熊自画像上色

师:小熊非常感谢小朋友们为把他的自画像拼好了,可是,现在小熊还有一个烦恼,就是他的自画像都没有颜色,可是他又想他的自画像是彩色的。小朋友们,那我们现在就来帮小朋友的自画像上颜色吧。

每个小组长上来领之前已经拼好的自画像和彩色笔。小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小熊自画像涂上颜色。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为小熊的自画像画上了漂亮的颜色。我们把每个小组画好的小熊自画像放贴在小黑板上,每个人发一个小爱心,在觉得最漂亮的那张图下面贴上小爱心。获得最多小爱心的那张自画像的那个小组每个人就能获得老师给的一个小奖励。

把获得最多小爱心的小组的小组长请上来。

师:你的名字是什么呀?请大声告诉班里的小朋友。(鼓励孩子大声向别人介绍自己)

幼:小米

师:小丫,你们组是画的最漂亮的,能跟我们说说你们的办法吗?

幼:……(引导幼儿说己的想法)

4、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你们今天都很棒,不仅帮小熊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学会了拼图,而且还帮小熊的自画像画上了漂亮的颜色。没有被选出最漂亮的自画像也没关系,因为每个小朋友画的都很漂亮,下次继续你努力,画的更好。

活动延伸

1、在平常生活中,如果不小心把图片给撕碎了,小朋友可以运用这次活动中所学的拼原图的办法,把图片给拼起来。

2、在区角活动中,一些拼图的玩具。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活动从导入、过程到结束,层层递减,环环相扣。导入也运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拼图也让孩子充分发挥的想象力,分小组比赛即培养了幼儿合作的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让幼儿自己选出最漂亮的自画像,孩子很感兴趣,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留给幼儿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手工书设计教案篇6

手工制作——剪纸(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用红纸剪双喜的方法,剪出喜字图纹,美化生活。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折叠的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欣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剪纸方法与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剪喜字,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为自己获得剪纸本领而感到喜悦。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的同时,并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剪双喜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花纹设计。

2、设计出富有装饰美的多种效果的双喜纹样,启发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红宣纸、剪刀、等

2.学生准备:铅画纸、红宣纸、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双喜的由来

2.提问: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还能见到双喜吗?它表达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3揭示课题:剪喜花

二、分析与尝试。

1、分析喜字的结构特点(找对称轴)

2、示范讲解喜字的折叠方法

3、重点讲解喜字剪法的关键

4、学生试剪双喜

5、评价学生作品找出剪错的原因

三、感受与体验。

1、欣赏民间优秀喜花作品(课件呈现)

2、分析民间剪纸的内涵

谐音:连(莲)年有余(鱼)

喜上眉(梅)梢

蝙蝠(福)鸡(大吉大利)寓意:石榴(多子多福)

牡丹(富贵)龙凤{吉祥}

3、讲解剪纸制作的步骤:画稿设计-剪刻-托裱

4、教师示范剪纸制作过程

启发学生在喜字基础上怎样进行变化创作

四、想象与创作。

1、出示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设计一幅带花边的喜字

要求

(1)、花边内容不限,要与喜子巧妙结合

(2)、形式不限

(3)、将作品粘贴在白色铅画纸上

五、展示与评价。

1、请学生将作品按要求贴在黑板相应的区域(创意好、形式美、需努力)

2、挑选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学生评价,并发布金点子

3、教师简评

六、小结。

手工书设计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鼓励幼儿大胆制作,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2、了解做月饼的过程‘练习团、压、捏、刻、印等技能。

3、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体验自我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实物月饼、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请食堂师傅准备好作月饼的面团、馅泥等材料,各种形状的月饼卡片。

活动流程:

歌唱(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曲),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师生谈话:刚才我们唱了(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曲,小朋友们你们吃过月饼吗?(吃过)哪你们吃的月饼是什么形状的?什么味道的?里面都有些什么?(冰糖、红绿丝、花生米)等。

2、出示不一样造型月饼让幼儿观擦,问: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做一个香甜的月饼送给你最喜欢的人吗?(愿意)此刻教师就来教你们做月饼。

3、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月饼的做法:

?1〉、先将面揉好,用手团、压、然后包馅,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边缘包上、捏紧。

?2〉、将包好的面团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后磕出来。

?3〉、将做好的月饼放入厨房内的蒸笼里蒸熟。

4、幼儿自我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幼儿团、压、捏、刻、印等技能,引导幼儿做出各种各样的不一样形状、不一样花纹的月饼来。

5、带领幼儿边唱:打月饼的歌曲边把自我制作的月饼放入厨房的蒸笼里。

6、师生一齐做着游戏等着欣赏自我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讲解:今班教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月饼卡片,你们想明白这些卡片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吗?(发给幼儿每人一份,先让幼儿观察并大胆发言讲一讲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7、做游戏:(利用图片进行二次分类)教师拿两个纸盒做汽车,请幼儿先把大小不一样的圆形月饼装到一辆车上,再把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月饼装到另一辆车上,再请幼儿把大小不一样的圆形月饼分别分给两种小动物(小猫、小兔),再把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月饼分给(小熊、小鸭)。

8、幼儿做练习:快把小猪商店的月饼装上车,教师向幼儿交代清楚:月饼的形状要与车身上的标志相同,再把月饼分别送到小动物的家里。

9、将自我做的月饼带回家。

手工书设计教案篇8

立体构成目的: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了解立体造型设计中形式美的规律,提高设计能力。

要求:

1、了解不同材质的基本特征,掌握不同材质的构成规律。

2、充分运用不同材质的不同特征设计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作业:

1、线材(软、硬)、面材(板式、柱式)、块材(石膏、苯板等)练习

2、不同材质组合设计制做(装潢:庭院沙盘或小区沙盘设计制作服装: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制作)

概述

立体构成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它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及美学规律,阐明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按照构成材料的形态分为: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第一章线材构成线材是以长度为特征的型材,分为软质材和硬质材两种。构成特点:是通过线群的积聚表现出面的效果,多个面的组和形成一定封闭式的空间立体造型。

表现效果:具有半透明的形体性质和较强的韵律。构成方法:以框架为基础。第二章面材构成面材是长、宽两度空间的素材,从结构上分为:板式结构(包括仿生结构)、柱式结构、几何形单体结构(包括多面体的变异结构)、群聚结构(包括单体集聚结构、面群结构)。

构成特点:

1、将面材加以刻划、切割和折屈,形成面材包围的空间立体造型,是一种折面构成。

2、将类似形的面材重复叠加形成的造型为面群结构。

表现效果:具有平薄和扩延性。构成方法:折屈和切割、粘合和插接。第三章

块材构成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立体量块实体,按素材分为石膏、苯板、雕塑泥等。

构成特点:最有效表现空间立体的造型,具有量感。构成方法:添加法、削减法。

概述

立体构成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学科,它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及美学规律,阐明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按照构成材料的形态分为: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空间立体造型的基本因素、基本形态及感情特征

一个物体具有长度、宽度和深度,这就是它所占据的三度空间。立方体是最基本的形体之一,此外还有更为复杂的组合体,其形态有圆有方、有平有滑、有凸有凹等,归纳有如下几种:

1、平面几何体

以四个以上的平面,以其边界直线互相衔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封闭空间;或立方实体,皆可谓平面几何形体。如三角锥体、长方体……表现特征:形体表面为平面,棱线为直线。简练、大方、庄重,稳定性强。

2、几何曲面体

是由几何曲面构成的方块体或回转体。如圆球、圆台……表现特征:秩序性强,严肃端庄又有曲线变化,是家用器皿等设计的理想造型。

3、自由曲立面体

其立体造型包括:自由曲面体和自由曲面所形成的回转体。如电熨斗、异型酒瓶等。

表现特征:既有优美活泼,又有较强的秩序。

第一章线材构成线材是以长度为特征的型材,分为软质材和硬质材两种。

构成特点:是通过线群的积聚表现出面的效果,多个面的组和形成一定封闭式的空间立体造型。

表现效果:具有半透明的形体性质和较强的韵律。构成方法:以框架为基础。

一、软质线材及框架

线与线的交叉构成,由于方向和交叉角度的变化,可产生各种丰富的构成效果。交错关系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种是接近于垂直的交叉,效果呈方格状;另一种接近于平行的交叉,产生一种逐渐变化的条形网格效果。

二、硬质线材的构成用木条、金属条、塑料管、玻璃柱等条材组合而成的立体造型。如灯具、展台等

分为:

1、直线形透明柱体组合2、单体造型组合:从小到大排列,表现构成群体的韵律美。

3、转体组合:构成扇形等,再进行重叠、交错,形成各种造型。

4、框架组合第二章面材构成面材是长、宽两度空间的素材,从结构上分为:板式结构(包括仿生结构)、柱式结构、几何形单体结构(包括多面体的变异结构)、群聚结构(包括单体集聚结构、面群结构)。

构成特点:

1、将面材加以刻划、切割和折屈,形成面材包围的空间立体造型,是一种折面构成。

2、将类似形的面材重复叠加形成的造型为面群结构。

表现效果:具有平薄和扩延性。构成方法:折屈和切割、粘合和插接。

一、面材构成的基本加工手段

面材是一种平面的素材,要将平面转换成立体,就必须将平面的某部分拉出来脱离该平面,造成具有深度的三维空间。

1、折屈加工:将一块平面的板纸进行折叠,把其中一部分折成立面。造成一个深度空间。可进行单折、重复折、反复折或多方折。有瓦楞折、方台折等。

2、压屈加工:主要在柱式结构棱线部位变化。将突出棱线的局部压成凹入的棱形曲面。

3、弯曲加工:将平面素材沿平行的方向进行弯曲,粘合端部。有柱形曲面弯曲、圆台形弯曲、几何曲线形弯曲、自由曲面弯曲。

4、切割拉伸:是平面转换成立体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切掉面材中多余部分,从而转化为立体。

二、面材构成的结合方式

1、平接粘合2、立式插接结合3、带式插接结合4、旋插结合5、压插结合三、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之——板式结构

板式结构是用平面素材经过折屈或切割加工后,所形成的一种具有浮雕特征的板式立体构成。

板式结构构成第一步确定板基的造型,这去加工的基本要求,并保持在总体上达到平面的效果。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以不同的手段加工,如凸凹加工或切割拉伸等变化。

1、直线折屈构成:刚直、明快。

2、曲线折屈构成:优雅、活泼。

3、切割构成:经过折屈后,在凸出的棱线上,进行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的切割。

注意大小变化、聚散、疏密、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使造型与空间形成一定的对比,还要注意前后有秩序的穿插排列,互相呼应。形成一种发展动势,增强韵律感。

4、板式结构的集聚构成:通过基本形的集聚构成,组合新的立体造型。

5、装饰框匣:为了保持立体造型画的成型和装饰效果的完美,可制作装饰框匣将画嵌入其中。

四、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之二—柱式结构

柱式或筒式结构是在平面的卡纸上进行重复折屈或进行弯曲构成,如三角柱、六棱柱……其造型变化有:

1、柱端变化

2、柱面变化

3、柱棱线上变化

4、主体的构成:直线折屈、压屈加工;直线压屈加工;曲线压屈加工;柱面折屈转体造型;棱线部位切割折屈及压屈构成;柱体切割压缩构成;移位转体造型;切割转体加工。

五、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之三—几何形单体结构

是平面多面体的基本造型结构。特征是:由等边等角、正多角形组成的球体结构。基本造型有五种:

1、正四面体的造型结构

2、正六面体的.造型结构

3、正八面体的造型结构

4、正十二面体的造型结构

5、正二十面体的造型结构

6、几种常用几何形的绘图方法

六、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之四—多面体的变异体结构

变化的基本原理是:将各平面多面体的原型,切掉顶角,原来顶角所占有的位置,便可形成新增加的平面。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凸凹加工变化,或进行曲线折屈和透雕造型。

1、切去顶角的加工变异构成

2、不等边结构及经过修正加工的造型

3、凸凹变异结构造型

七、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之五—单体集聚结构

是用单体的立体造型,按照设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带有独立性存在的造型。

1、单体积聚构成:在单体积聚构成中,主要是重复形或近似形的排列,出现统一的秩序,和谐一致。

2、集聚形成:圆盘式组合、片状组合、管状组合、块状组合。

八、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之六—仿生结构

1、仿生结构种类:人物、动物、植物、景物。

2、制作要点:夸张归纳、富有装饰味。

九、面材构成的结构形式之七——面群结构

面群结构造型变化,有许多近似的面材造型相集聚而形成的一种渐变的曲面效果,具有较强的韵律效果。

第三章块材构成块材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立体量块实体,他能最有效地表现空间立体的造型,具有很强的量感。

一、块材的特点及性质:材料有石膏、塑板等。

二、块形体塑造方法:添加法、削减法。

三、块材构成:

1、设计程序:平面几何体、曲面几何体、自然形体。

2、形体切割:直线切割、斜向切割、曲线切割。

3、形体组合:可重叠或挖切,形成大小、高低、疏密、曲直或重复等造形变化。

手工书设计教案8篇相关文章:

做手工作文300字6篇

做手工作文300字参考7篇

手工兴趣课活动总结5篇

亲子手工活动的总结6篇

设计实习生心得8篇

设计专业实习心得体会8篇

设计工作总结模板8篇

设计合同参考8篇

服装设计实训心得体会8篇

设计服务委托合同8篇

手工书设计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