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考和整理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会举一反三,积累更多经验,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榜样5》心得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榜样5》心得篇1
每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都是一座座闪耀着光芒的灯塔,这一座座灯塔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实干担当和敬业奉献的精神。“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每一道掌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榜样离我们很近,模范就在我们身边。人人心中都有榜样,我们总是在媒体上看到榜样们的事迹,总是觉得榜样在大家的“眼里”,在大家的“嘴里”,却没发现榜样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很近。如果留心我们不难发现,身边处处都有值得学习的榜样,我们身边不缺乏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传递爱心的感人事迹,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诠释着榜样的精神和力量。
普通而不平凡,细微却令我们感动。“榜样”其实都是普通的个体,但平凡的他们却拥有不平凡的力量。其实拨动我们心弦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节,也不是什么曲折迷离的经历,而是他们敬业精业、勤奋创业、苦乐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在磨砺中进取、在探索中创新的精神意志。我们要善于学习这些先进典型身上可贵的进取奉献精神,在平凡的工作中也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个性节目《榜样》,从自身经历讲起,众多讲述者将还原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是如何做好人民公仆的。透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该节目将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
这些榜样用满满的热爱之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群众,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广大群众的福祉,先大家后小家,作出了牺牲和妥协,赋予生命更充实的好处。
《榜样5》心得篇2
“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随时听从命令,绝不退缩”!一封封来自各地相关单位、组织的请战书犹如最响亮的战斗号角,吹响了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战“疫”冲锋。
本该是家人团聚,可是包括武汉在内的各地医务工作者却挡在疫情之前,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护佑人民健康的坚固长城。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逆行者”还有很多各行各业的人们:加班加点紧急生产紧缺的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的工厂工人们,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们、铁路、警察、环卫、街道、战士等等。当然,“逆行者”中从来不会缺少党员。
“敬爱的党组织,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驰援武汉的第二天,年轻护士金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金珊的母亲是一名退役军人,2003年抗击“非典”时作为医院检验科大夫战斗在第一线,当时金珊还是一名护校学生。“母亲给我作了榜样,所以这次我毅然决然报名来到了武汉。我身边不少优秀的医护工作者都是共产党员,他们都非常棒,我决心向他们靠拢,发挥自己的专长,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甚至有的退休老党员也递交了请战书:“虽然我们年纪偏大了点,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精神没退!”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刻,党员从不会缺席。
在疫情面前,我们看到医院和医疗卫生单位基层党组织积极靠前指挥调度,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组织广大党员医护人员冲锋在前、战斗在前,视病房如战场、视病人如亲人,临危不惧、恪尽职守,争当“最美逆行者”。各级街道、社区则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党员责任区、设置党员责任岗、组建党员防控先锋队,组织党员和干部带头分片包干、全覆盖登记排查、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他们虽逆风而行,却向阳而生、绽放光彩。
《榜样5》心得篇3
宋书声、贺星龙、李元敏……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却拥有无穷的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中生根发芽,创造出令人敬仰的伟大业绩。我们不禁要问,他们的力量来自哪里。仔细观摩他们的事迹不难发现,他们都在以对党、人民和事业的忠诚,铸造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忠”字好写,践行不易,向榜样看齐,更要接过榜样的旗帜,把忠诚的深意镌刻在骨髓里。
忠诚于党,让振奋精神的“钙质”永不流失。正如健硕的“骨骼”需要贮存足量的钙质,铸造共产党人的“铁骨”,必须时刻补充精神上的“钙”,即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执着翻译家”宋书声,在入党申请书中深情地写到,“党就是我的家,让我感到更大的力量”;“超导”院士赵忠贤承诺,要为“党的建设而奋斗终生”;国测一大队李国鹏则说,“作为一个有志青年,我视共产主义为信仰,来树立自己的人生观,继承党的伟大事业”。他们的真情袒露,启发共产党员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把信仰之“钙”融入血脉,激活对党忠诚的政治基因,与党同心共振。要把马克思主义等经典理论“嚼碎吸收”,不断丰富精神营养,用科学的方法论武装“骨骼”。要矢志不忘党员的身份,努力成为对党忠诚的模范和表率,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哺人以“钙”,“感染”带动更多的人。
忠于人民,让凝心聚力的“关节”永不松劲。坚韧的关节具有“持重”的作用,能传导、担负躯干或肢体的重量,维持骨骼的正常运动。对共产党人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为人民分忧出力、不负人民重托,才有支撑前行的力量。盖买村“女当家”李元敏待群众如亲人,救群众于“水火”,在对每件群众的小事上敢说、敢抓、敢干,最终赢得民心;“80后”村医贺星龙,因为那句“24小时上门服务”的承诺,20_年寸步不移守护乡亲,风里雨里、随叫随到、任劳任怨;鲁家村“火车头”朱仁斌,凝聚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不懈地苦干巧干,最终博得村民开怀笑。榜样的力量呼吁共产党员,要牢记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时候都维护人民的利益。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践行群众路线,抓住工作中难题的实质,切实担当责任,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培养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赢得人民的信赖。
《榜样5》心得篇4
12月8日,我收看了《榜样6》专题教育片,感到深深地震撼。《榜样6》以全国“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的事迹,来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榜样》中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故事,都彰显着党员的力量,展示着党员的魅力,传递着党员的正能量,让人深深地感动、折服。榜样是精神,更是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看《榜样》、学榜样,就要向榜样看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做身边人的好榜样。作为一名门诊部的管理人员,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向榜样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扎实工作,为门诊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彰显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和本色。
?榜样6》讲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的故事,他们有护卫边(海)疆的人民战士代表,有守卫边疆的老人,有为守护疆域安全的导弹研制专家,有扎根边疆建设的知青,有勤奋工作的街道干部,有带领大家脱贫攻坚的村大队长,有献身山区教育的人民教师。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这些模范是党员标杆、民族的脊梁、人民敬重的榜样。我们能够享受幸福安康的生活,是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和付出。纵观世界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是和平发展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最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奔向第二个一百年的征程中,祖国一定能够实现完全统一,人民生活会更加美好;中国的崛起同时会惠及全世界,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人民。
《榜样5》心得篇5
张桂梅,1977年6月,河汇村村民。在丈夫惨遇车祸身亡后,面对年幼的孩子和年迈多病的公婆,她断然拒绝“好心人”让其改嫁的劝说。最后,签订以“为公婆养老送终”为提前的入赘协议,招夫上门共同孝敬公婆,担当养老抚幼责任,树立了尊老敬老的典范。
摆脱丧夫之痛,以单薄的双肩毅然挑起生活重担
张桂梅出生于木石镇俭庄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虽然家里经济并不富裕,但却是一个忠孝之家,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她知道了什么是忠孝仁爱。
2002年,心地善良的张桂梅嫁到了河汇村,可就在2007年春,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不仅带走了丈夫年轻的生命。巨大的悲痛让她痛不欲生,一度丧失生活信心,但是看着风烛残年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她顿时清醒过来--“绝不能让丧失独子的公婆整日以泪洗面,无依无靠,即使命运抛给我千斤重担,我也要勇敢地肩负起身为儿媳和母亲的责任。”。
于是,张桂梅掩盖住心内的痛楚,每天早出晚归外出工作,回家后悉心照料公婆和儿子,田间地头更是经常看到她独孤的身影。为了不让公婆看出她的疼痛和艰辛,张桂梅总是面带笑容,于是欢声笑语再次回到这个不幸福的家庭。
签订“入赘协议”,坚决为老人养老送终膝下尽孝
女人能顶半天,可是整个顶下来,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气,生活十分艰辛。张桂梅的公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自己却又帮不上什么忙,心里十分着急,于是就劝她早日改嫁。可张桂梅死不同意。善良的她想到自己改嫁可以带着孩子走,但谁愿意接受两个不沾亲不带故的老人呢?如今公婆膝下已没有儿子,4个女儿又远嫁外地,谁来照顾他们呢?两老都已经高龄,身体均不好,婆婆王传美有严重的气管炎,公公张茂春腿脚不好,她实在是不忍心改嫁。
“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把这个担子扛起来,这是我应该替丈夫承担的责任。”张桂梅坚定地说。可婆婆王传美看着不忍心,一再劝她:“梅子改嫁吧,你这么年轻,不要因为我们拖累了你,我们不会埋怨你的。”婆婆的一席话让张桂梅泪如雨下,“娘,不要再说了,就是改嫁我也要带着你们。”
最后,在大家的劝说下张桂梅同意改嫁,但是她有个前提,就是必须招夫入赘前夫家中,一起伺候两位老人,否则她终生不嫁。她的这一要求在整个村子传开来,很多适婚男人听说后打了退堂鼓,然而还是有人被她这份执着的孝心打动了。忠厚老实的刘信听说她的故事后深为感动,他认为张桂梅提的要求恰恰说明她很孝顺,有责任心,于是拍着胸脯答应了。就这样,又一个家庭组成了,婚后,一家五口住在一起。在照公婆的同时,对新的公婆张桂梅同样照顾得很周到。刘信父母深明大义,也非常理解儿媳妇和刘信,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又恢复了恬静幸福。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尽心尽孝感动乡邻
在张桂梅家中,刚刚过世的婆婆王传美生前,说起张桂梅和刘信,老人总是赞不绝口:“他们对我们真的很好,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比亲生的还好。”婆婆去世前,每日早晨,张桂梅即便再忙,也会给婆婆梳头,下午回来再晚,也会给老人捶捶肩膀揉揉腿。刘信每晚也会端着酒和菜到老人的房间,与老人边喝酒边聊天,排解他们心中的孤独。
可前不久,又一场突来的灾难再次考验着这个历经风雨的家庭。刘信唯一的兄弟也因车祸不幸遇难,留下父母和孩子。面对两边都需要照顾的老人和孩子,张桂梅和刘信谁都没有撇下,为照顾两边的老人,他们经常奔波于山亭和滕州之间。目前,张桂梅和刘信的言传身教,让他们两个幼小的孩子也有了远远超过自身年龄的责任和担挡,不仅学会了料理家务,更学会了如何照顾老人,如何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做一个好人。
“她对婆婆非常孝顺,我们村里人都很佩服她。”熟悉张桂梅的河汇村村民于媜说,张桂梅逛街时看到好东西,首先想到给公婆买,每到过年,她都要给公婆买新衣,到了老人的生日,她还要做一大桌菜,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一聚。
在这个不是靠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里,他们胜似亲人,其乐融融。如今,刘信到城区务工养家,张桂梅婚生了一个儿子后,重组的一家人在经历风雨之后,又恢复到往日的幸福和甜密。“百善孝为先”张桂梅虽然签订的仅是一张明确责任义务的协议,但它却有力表达了张桂梅孝敬公婆的决心,传承和升华了数千年中华孝道。
《榜样5》心得篇6
3月22日,观看《榜样5》专题节目后,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澎湃的心潮怎么也不能平静。他们,用一颗赤诚之心,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用青春与热血,乃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平凡而伟大的颂歌,描绘出一幅幅新时代波澜壮阔的画卷。榜样的事迹是初心谱写的诗句,内涵隽永,感人肺腑,正如战“疫”先锋——与“死神”抢人的硬汉张西京,亦如正如抗疫一线中“摆渡人”汪勇。还有达娃仓决、张宏……榜样们正如天上的“北斗”,指引我们信念的方向,时刻为我们的人生与信仰“导航”。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当细细品鉴榜样们用初心所造的“诗”与“酒”,追随榜样们用信念凝聚的“北斗”,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和效仿,让我们每一个人也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迸发出璀璨的光芒。
“南山老翠几千尺,北斗寒芒第一星。”我们要把榜样的“容量”转化为“思想的当量”。通过观看《榜样5》,我深深地被触动了。专题片里的榜样是看得见的伟大品格,诠释着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他们信仰坚定,有的深藏功名,有的心系人民群众,有的勇于担当,释放出了强大的正能量,成为我们时代的精神标杆和旗帜。以榜样为标杆,让我们知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以榜样为旗帜,指引我们方向,引导我们不断向好的方向前行和发展。榜样身上散发出的鲜红底色、担当精神、为民情怀,成为了我们不折不扣的“北斗导航”,不仅充实着我们的“思想当量”,更为党员干部提供着“精神导航”。
《榜样5》心得篇7
我观看《榜样6》专题节目,既有感动,也有感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许多感人的画面感动了我们,住进了共产党人的心房,扎进了新时代的篇章,使全国人民再次领悟抗疫英雄的伟大精神。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感动、感恩、感谢。
勋章的背后,是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奋楫呼唤。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就是我们党的光辉形象。“七一勋章”作为党内的最高荣誉,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党员,他们就像一面面屹立不倒的旗帜,使我们作对照、知不足、强信仰、争先锋,使我们能够在多元思想与利益的诱惑下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方向,从而激情万丈、斗志昂扬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枚勋章,蕴含的是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奋楫呼唤,为我们的激情和实干“蓄能”,使我们在各自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共同汇聚干事创业的时代洪流。
勋章的背后,是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延续传承。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基层党组织468.1万个,党员9191.4万名,庞大的数字构筑起了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不朽桥梁。回顾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伟大历程,党在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伟大事业中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实干担当、攻坚克难中向着民族复兴之路不断前行,我们从未忘记从何出发、向何而去,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在党百年华诞之际,这枚勋章将代表我们党和人民,对那些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共产党人高颂赞歌。这一枚勋章,蕴含的是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延续传承,使我们接过百年“薪火”,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力书写实干奋斗新篇章。
《榜样5》心得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