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是对所读内容的个人思考和感悟,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喜爱和思考,与他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孔融被收读后感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孔融被收读后感篇1
一天,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尊老爱幼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完之后一种佩服之情油然而升,仅有四岁的小孩竟这么懂事,他的高尚举动和优秀品德深深教育了我,实在令人印象深刻。简朴的语句中,洋溢着可贵的尊老爱幼的品质,蕴藏着其中的美德。
现实的我与孔融比起来真是有点羞愧,一件惭愧的'事又在脑海中飘荡着,那事发生在我五岁的时候,一天弟弟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我看看动画片又看看钟表说:“糟糕”电视剧大结局忘看了,我立即拿起遥控器换了台,弟弟一下子变了脸色,跑来给我争吵。吵闹声惊动了妈妈,妈妈了解情况后,就说:麟麟,做哥哥的让着点弟弟,而且弟弟是先看的,你不能换个房间看吗?我说:“就不!”听话妈妈叫!我瞪了妈妈一眼就气冲冲地回了房间。到了晚上妈妈看电视,我刻意在电视机前左右摆动,妈妈叫我别挡着,我假装没听见,最后妈妈什么也没说出去了。看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又想起了这件令人后悔的事,我恨透了自己真对不起妈妈又没让着弟弟,现在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要先人后己,尊老爱幼。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首先我们做什么要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要谦让别人,做到先人后己,自己的收获才会更多更丰富。谦让,是一种美德,有时尊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学会谦让,做到谦让,那么,你就会享受到人际关系和谐的快乐。
孔融被收读后感篇2
今天,我与同桌共同阅读了《孔融让梨》这篇文章。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个4岁的小朋友叫孔融,有一次,孔融的母亲买了几个梨回家,当梨端上桌时,母亲把最大的一个梨给了孔融,孔融却把这个最大的梨给了哥哥,给自己留下最小的梨。
?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不禁想起我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孔融他愿意将最大的的梨给了哥哥,而我呢?我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总是要最好的,我这么大了,却比当弟弟的孔融还要差得多。每次吃水果,我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挑出最大最美味的那个去吃,坚决不留给父母、爷爷奶奶。我不禁感到一丝愧疚,而且不仅如此,吃饭时,美味的菜一端上来,我总是就会毫不犹豫地去把好吃东西全部夹到自己的碗里。妈妈每次都教育我要学习孔融的精神,可是我总是当做耳边风。
有次坐车时,我正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来了一位小朋友和他的奶奶,我瞟了一眼,继续安坐在座位上。我能看见小朋友用可怜的眼神看着我,就算我心再虚,可是为了我的个人利益,我的心还是控制住了双脚。
现在想起,不禁后悔莫及。我以前太自私了,只为了自己着想,从来没想过别人,我连孔融都不如。尊老爱幼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要做到的,做任何事都要为别人着想,不要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在生活中,我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让我们一起学习孔融谦让的精神吧!
孔融被收读后感篇3
在我小时,我经常听到孔融让梨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我听了十分感动,孔融这么小都会让利给别人吃,为什么我们还要斤斤计较。我没应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把祖国建设发展的更加好。
孔融被收读后感篇4
孔融最大的优点就是谦让,不过最大的缺点也是谦让-太过头了。先是让梨,紧接着让奖状,后来把地球引力的论文也让了,接着让什么q币呀,越野,宝马车……事事都不得不谦让,自己为了深受人爱戴,做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而别人去更加爱戴他,自己也是皆大欢喜。
其实,孔融不理智,为什么要让呢?留自己用怎么不好呢,为了让梨之誉,也不至于事事都谦让吧!该谦让的就谦让,不能让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得到东西,而想孔融这样付出劳动的人却一无所有!
如果大家都在事事、处处上谦让,那这社会,虽然变和平了,但是人们自己心理上会不愿意的,但为了自己深受爱戴却做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不会这样做的!因为这些东西是我付出了劳动的,我觉得我有权利来享受这个成果,如果我谦让给了你,其实就是纵容你,不是爱你,而是害你!这样你会总想着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
我想对孔融说:不要为了自己得到人们的爱戴而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你不要谦让的太过头了!在事事上,处处上谦让你自己觉得好吗?不要再谦让了,你已经谦让过很多很多次了!
我想对孔融谦让过的人说:你们真是一群不劳而获的人,凡事都要靠自己,得三好学生,有个好工作,买车买房都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的谦让而得到的!
总之孔融让梨之后,令人哭笑不得的趣事连连。
孔融被收读后感篇5
今天,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一个小故事。最使我深有感触的是《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了: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事情。
那一天,我妈妈放假,这天中午的时候,爸爸不在家,我妈妈来做午饭,妈妈说:“儿子,今天我烧蛋炒饭给你吃,好吗?”我说:“好啊。”过了十分钟,我迫不及待得去盛蛋炒饭,可妈妈说:“等等,我来考考你,孔融三岁就会让梨,不知道我们邵模伟十二岁会不会让饭。”说完妈妈就拿出两只碗,一只大地,一只小的。妈妈让我选一个,我选小的,我还以为小的可以盛几碗,可妈妈一盛,饭都分光了。我不知所措,到了下午,我肚子很饿了,可我不想惊动妈妈,于是就下去找汤晨旭玩了,到了三点,我回来了,妈妈叫我来吃点心,我又选了小的。晚上,我妈妈去大统华。我没去,妈妈帮我买了一件玩具,妈妈说是我今天让饭和让点心的报酬,我看了看商标,啊,要两百多块钱。我不经想起了一句谚语:好心有好报。我在今天学习到了一种知识,也学习到了一种品德:只要你肯付出,就会有回报。并且回报的东西会贵好几十倍。
今天,我真是受益匪浅。
孔融被收读后感篇6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人物或事迹。他熏陶了多少代,多少人的品德修养,它感染了多少位伟人的心灵他点化了多少迷途知返的人。
在这个假期,在老师与家长的配合下,我读了许许多多的民俗精神的传统故事。其中最让我感触颇深的,还是《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孔融四岁的时候,父亲买来了许多梨,当孔融挑梨时,他却把最小的留给了自己。父亲感到十分惊讶,孔融确认为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弟弟一起吃才对。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意义深远。给我的感受,却十分深刻。我们也要学习孔融这样的精神,遇到事情要处处想着他人,为他人着想,而不是为了一点点眼前的利益,与他人发生争执,这样一来,你损失的不仅是表面的物质利益,但是精神品质上的“破产”,而孔融,因为具有这一良好的品质,如同挖到了金矿一般,从此便步步高升,得到了皇帝的重视。
再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是否与四岁的孔融一般呢?看,我魏了一本无缺损的书,正在和妹妹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呢!这本完好的书,在我们兄妹俩手中,夺过来,抢过去。突然,我趁妹妹不注意,用力一抽,书便落入我的手中。正当我洋洋得意之时,妹妹却趁机从我的怀中抢来过去。我生气了,紧紧的抓住书,用力不放。但是,只听见“咔嚓”一声,书被撕成了两半。我和妹妹都呆住了,傻愣愣的看着书的“尸体”,再看看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让梨了,我都这么大了,还为了一本小小的书,与妹妹争夺,实在不应该。
“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希望大家像孔融一样,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到那时,争执便没有了,吵闹也消失了,人生都变得有爱了,世界变得多么和谐!
孔融被收读后感篇7
中国自古以来,就传承着礼让兄弟姐妹的美德。
一天,我在读《三字经》,当读到“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时,发现这个章节里,有一段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春秋鲁国,一位名叫孔融的四岁小孩,十分懂事聪明。一次母亲端上一盘梨来,叫孔融先拿来吃,俄日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梨,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大的梨应当给哥哥吃。”
读完之后,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仅有四岁的小孩竟这样懂事,他的一举一动,机灵的、巧妙的回答深深吸引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孔融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惭愧。孔融是最小的一个,现代社会中,长辈有好的,有大的东西,总会毫不犹豫的给最小的孩子,无比溺爱他,无比呵护她。
想到一天晚上,爸爸妈妈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剧。我看了看表,快七点了。糟糕!我最爱看的历史记录片快开始了,于是,我连忙拿起遥控器换了台,爸爸妈妈见了很生气,狠狠地批评了我,我还生气的跑回了房间。此刻想想真是不应当呀,怎样能这样呢?
此刻想起这些事来,心里真不是滋味,《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我应当尊老爱幼,谦虚礼让。让我想到在生活中应当尊重别人,这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也要学会谦让别人,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是我们小学生应当具备的传统美德。
养成这样良好的礼让习惯与美德,你才会受益终身。
孔融被收读后感优质7篇相关文章:
★ 写读后感优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