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读后感可以使我们的感受更深刻,读后感是现在人们都经常接触的一种文体,下面是好文笔小编为您分享的写老师的读后感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写老师的读后感篇1
闲暇之时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无数次地被他的深邃,他的执着,他的激情所打动,更感觉到自己似乎又找到了那久违了的冲动,从今天起,我要做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校长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有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没有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很多时候,是在和别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我的追求。结果是浑浑噩噩度日,丧失了做为一个人应有的情趣与活力,更谈不上去超越自我,并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写老师的读后感篇2
?老师,你在听吗》在书中引用过这样一句话:“好的老师是你能够向他提问,并不以为耻”,这让我们深切的感悟到创设对话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这种对话的学习环境便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采取有效的策略。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孩子对话的正确解读。
丽萨·波曼女士告诉我们要获得一次对话意义,尽管方法有很多种,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要以开放的态度、不同的方式理解儿童的语言,而且这种理解是整体的而非独立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对对话的理解都可能随时间、观点等不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是永远固定不变的,所以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如我们中班曾经来过一个叫洋洋的插班生,他不太会说话,经常动不动就哇哇大叫或者往地上一躺。刚开始时觉得这孩子比较任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感觉到洋洋之所以大吼大叫,可能是边上的孩子影响干扰了他的活动,引起了他的不满情绪,而他的语言发展又明显比同龄伙伴缓慢,不能清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因而产生了烦躁的情绪,想以此来吸引老师的注意,达到目的。随着对洋洋的看法的改变,我们采取的教育措施自然而然也在发生变化,不再像刚开始那样以为孩子仅仅是任性所致,而反复提醒洋洋,让他不要吵闹,不要躺在地上,以免着凉和弄脏衣服,并用小五星及时鼓励。而是主动观察、耐心询问,了解他的所需所想,满足孩子正当合理的需求。
而将对话看成是一个整体,保持对话的整体性,是因为每个说话者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他们的对话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孩子观点应得的尊重和关注。作者还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一些解读儿童语言的策略,包括可视化、自我提问、联系儿童的先前知识和经验、整合信息等方法。如天天自己给植物浇水的小宇,一天跑过来这样问我:“老师,我们的植物是不是让阿姨浇水?”我联系他先前的经验,想到他之所以会这样问,可能是他今天忘记浇水了,在暗示老师他要去给植物浇水。自我提问法让我们尽可能地提出更多的问题,拓展思维,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孩子话语的意思。
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逐步审视自己在日常教育中的对话是否有效,学会解读儿童的对话,不断反思,为日后的探究提供足够的洞察力和可能性,真正成为一名倾听式、对话式的教育工作者。
写老师的读后感篇3
针对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下面是我这个新手妈妈总结的认为书中比较好的方法以及观念。
1、对待孩子有些观念及认知应该尝试是以同等身份的对待。不要吓孩子,明确的告知孩子。比如打针有些疼,可是这个疼可以忍受以及为什么要打针。让孩子打心里认同,而不是被恐吓住。
2、不要捉弄孩子。逗和捉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以儿童能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
3、善良豁达的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比如给小板凳揉揉疼,通过新的思维方式让孩子感知这个时间的理解、善意和尊重。
4、古诗滋养孩子。把故事当做唱歌,体会其中的.律感。
5、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小朋友对于凡是都有好奇心,在一定的情况下允许孩子犯错。孩子的错大部分在于不成熟,而这需要一个过程。就像你我好多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成长。
6、把学习当做轻松的事情。学习不是惩罚,不能让孩子觉得学习写作业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惩罚。同时对于孩子的阅读也需要诱惑,创造一个环境,言传身教。读后感同时在孩子的成长初期,孩子重在阅读,而不在于一定要看有用的书。只有扩大知识范围,阅读范围广,潜移默化孩子的作文水平也不会错到哪里去。
7、日常生活中进行品格教育。
8、针对学习,不要一定限定于考100分,以及考好给予奖励。不应把奖励当做考好的一个诱饵。
9、不管是最好的管。
10、不怕小动物。
写老师的读后感篇4
我读了淘气包马小跳了后我感到这本书无比有趣,所以我想为大家分享一下我很喜欢的片段。
除了体育老师不说马小跳有多动症,几乎所有教过马小跳的老师,都说马小跳有多动症。
秦老师不止一次地这样对马小跳说:“马小跳,你一刻都停不下来,让你爸爸带你到医院检查检查,看是不是有多动症。”老师的话不敢不听。马小跳把秦老师的话原封不动地传达给马天笑先生。马天笑先生不以为然:“你又没病,到医院去干什么?”
马小跳说:“我爱动。”
“爱动好哇”马天笑先生一巴掌拍在马小跳的肩膀上“生命在于运动嘛。”有了“生命在于运动”这个原理,马小跳动得比以前更厉害了。
“马小跳,我来治你的多动症。”秦老师说。
在对马小跳的教育问题上,秦老师从来不在马天笑先生身上寄予太大的希望,因为她觉得马天笑先生自己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大男孩,所以她在马小跳身上下的工夫就特别多。
看了这个片段后我也觉得秦老师认为是错的,生命在于运动。但是我看了下面终于明白了秦老师的苦心。
六一儿童节那天演节目,马小跳的全身裹满了棕色的布,这是树干。手上举着绿色的树枝,他更像一棵树了。他一上台,就把所有人的眼球都吸引到他身上。马小跳是全校闻名的淘气包,所以他在全校的知名度远远高于路曼曼和唐飞,人们根本不看路曼曼和唐飞的龟兔赛跑,就只看马小跳。
节目演到最后,马小跳用充满智慧的声音,也就是用那种瓮声瓮气、拖声拖气的腔调,说出了那句最关键、最灵魂的台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刚说完,全场就响起了炸雷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最后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写老师的读后感篇5
好妈妈,其实真的胜过好老师,因为妈妈(监护人)对孩子的影响是远远大于传统上的老师的!
通读全书后我最深的感受是:监护人和孩子之间,良性的关系应该是彼此合作,或者监护人辅助孩子。但不少的家庭,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变成服从,竞争甚至敌对,虽然打着是爱的旗号!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相信没有哪个家庭的父母生下来就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仅仅有爱人的动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方法,和正确的行动。否则,家长不正确的但自以为是无私的、伟大的爱,有可能会徒增孩子对你的不难,甚至怨恨。
尹建莉老师通过这本书对“爱是什么”、“怎么去爱”这两个问题,给出了清晰而又易懂的回答,而且可操作性高,很多做法放下书本后就可以实际应用。有一些例子看似有些非主流,甚至难以想象,譬如替孩子写作业,鼓励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等等,似乎在挑战传统教育的底线。但看完老师的分析就释然了。不管外面周遭变化如何,我只执行一条战略思想:坚决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给孩子充分的犯错机会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家长在心底里必须认同孩子性本善,给予尊重和自由,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给孩子更多的爱,让他自身去发展,而不是依靠父母。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书本不是为了让家长照搬应用,而是认同作者的育儿原则,从而生发出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养育方法。
共勉之!
写老师的读后感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