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一种让我们能学习经验知的方式,我们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史崇德心得体会200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200篇1
学“三史”悟“初心”
学习党的“革命史”,积蓄勇气。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道: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从“武昌起义”到“改革开放”,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从坚持“两个务必”到牢记“初心”,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取得辉煌的成绩,在新时代,我党继续将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党的革命史不仅有直面生死的勇气,更有重塑自己的魄力,革命就是反抗压迫,推翻压迫人民的敌人,革命就是居安思危,解决历史周期率。“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学习党的革命史,拿出共产党员应有的勇气和魄力,在新时代敢于自我革命,保持创业初期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刀刃向内修正自身,充分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扛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学习党的“奋斗史”,凝聚力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新中国成立初期如同一张白纸,百废待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四个现代化”,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实现理想信念不屈不挠,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奋斗。在奋斗中形成了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都是党的宝贵财富,包含着前进的历史规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们要学好党史,继承好党的光荣传统,“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担当作为,为民服务,与党一起带领广人民艰苦奋斗、敢闯敢拼,一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200篇2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国全省全市各级各地都在学习党史,因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仅是领导要学党史,公职人员要学党史,教师要学党史,学生也要学党史。
一、红色文化助力苏区创建发展
红色,是横峰最炫目的底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 、邵式平等革命先驱曾在这里领导过叱咤风云的革命斗争,创建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中,横峰6万人民就有2万儿女参军参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杰出贡献。
横峰县葛源镇,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红色省会,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赣东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鼎盛时期的闽浙赣省,红军总人数达3万人,是中央苏区右翼的有力屏障。毛泽东同志曾称赞这里是“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并授予“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
在葛源,沿着时空交融的红色之旅,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这片根据地曾经“一等的工作”。在这里,有我军历史上最早的一所军校——红五分校,培养红军骨干1500余人;有我党最早建造的人民公园——列宁公园,由方志敏亲自设计筹建,供广大军民休闲。根据地内各项社会事业颇具特色:苏区儿童进入各级列宁小学学习,均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创办妇女职业学校——省三八女子职业学校,走在了全国苏区的前列;创办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红色俱乐部400余个,发展群众文艺;还组建了工农剧团,方志敏曾亲自登台出演由自己创作的话剧《年关斗争》……正如方志敏当年说过的,这一切都“表现出苏维埃惊人的创造力量”。
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形成的红色文化,对苏区政权建设、军事建设和经济建设都有极大的宣传鼓舞作用。即使当时残酷的战争环境、落后的经济、薄弱的文化教育基础都严重束缚了红色文化的发展,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把马列主义文化理论与苏区实际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了文化与政治、文化与革命战争、文化与经济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关系,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化发展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红色文化助力老区振兴发展
葛源至今还保存着红色旧址5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旧址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旧址多达30余处。2009年,葛源镇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目前,闽浙皖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等旧址保存完好。近年来,横峰县大力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深入挖掘、加强宣传,发展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让革命旧址与文物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为干部群众奉献了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让红色文化继续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一是创新领导体制。成立红色旅游领导小组,把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列入重点工作,近年来累计投资约15亿元。成立了“中华苏维埃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景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了游客中心、标识标牌以及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三是促进文旅融合。推出了走进“可爱的中国”旅游专线,打造了忆江南、原乡记忆等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了“以红带绿、以绿助红”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在黄道故居、娄底弋横暴动旧址周边打造了好客王家、兰子畲族、礼孝东山、耕读苏家塘等10余个乡村旅游点;在赭亭山、猪头山等红军古战场遗址附近打造了梧桐畈4a乡村旅游点、亭子上、丁家、天野牧场等3a乡村旅游点,合力打造集红色教育、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精品旅游景区。组建了“红歌演唱队”“苏区民间乐队”“苏区秧歌队”等红色文化群众艺术团体,让游客在欣赏景点的同时,参与编草鞋、纺棉花等体验活动,让干部群众全方位感受葛源深厚的红色文化和民俗风情。
四是做大旅游经济。2016年初,横峰县启动了全域旅游规划,围绕“一核一线四区”的战略布局,把以葛源镇为主的红色旅游核心示范区作为“秀美乡村”的重点打造区域之一。如今,通过近三年的秀美乡村建设,全镇90个自然村的七改工作都已全覆盖,建成了一批景点亮点村。在此基础上,县里致力发展旅游扶贫,做大旅游节庆经济。成立了3个村级旅游公司,新建农家乐20家、民宿15家。开发采摘游等参与式、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八方游客前来,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欣赏葛源秀美景色,实现红色旅游与秀美乡村的完美结合。2018年,到横峰县学习、参观的党员干部及游客近7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019年上半年,横峰县旅游人次累计达581.1万次,同比增长41.7%;旅游综合收入累计49217.4万元,同比增长69%。
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方面,我们横峰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200篇3
让学党史蔚然成风
怀强党之志,在融会贯通中增强政治领悟力。“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初心如磐的奋斗史。自党成立以来,像刘胡兰等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像焦裕禄、李保国、廖俊波等榜样为人民、勤奉献,他们共同抒写了峥嵘党史。这部厚重的教科书,记录着艰辛奋斗和惊世奇迹,记录着光辉理论和宝贵经验,也见证了信仰之美、使命之重、英雄之气、崇高之志,照亮着前行的方向。要精读党史、细读党史、深读党史,既站在高处看又站在远处看,既立足当前看又放眼长远看,既全方位看又深层次看,既联系实际学又带着问题学;要抓住重点、瞄准关键,着重从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入手,了解我们党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只有真正触动灵魂,融会贯通,汲取智慧和营养,才能不断增强政治领悟力。
怀为党之责,在勇毅笃行中增强政治执行力。党史一头镌刻着光荣的过去,一头展望着辉煌的未来。“深深地沉思往事的意义,我们才能发现未来的意义。”学习党史的最终目的是坚定信仰、指导实践。读懂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密码”,弄清楚了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把党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古语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共产党员来说,学习党史既是重温入党宣誓时的承诺与信念,也是为了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善于把党的历史的经验,斗争策略、斗争艺术转化为抓落实的具体措施,用担当本色诠释对党忠诚,在斗争中镌刻历史、创造辉煌;要用发展眼光看待党史上的人和事,实事求是,敢于正视,认真反思党史上的挫折教训,照好反面典型这面“镜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200篇4
忆“峥嵘岁月”传承“历史基因”
薪火相传,继承“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红色基因。从内忧外患到和平解放,从改革开放到繁荣富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谱写了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百年“发展史”。“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鉴往知来,党员干部要强化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道路,把党史作为“营养剂”,善于从中汲取理论“精华”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自觉用理论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内生为坚定的政治方向和强劲的前行动力,自觉扛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
弦歌不辍,锤炼“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然担当。从党史中汲取精神之钙。从嘉兴南湖“小小红船”到“中国号”巍巍巨轮,历经沧桑而不倒、千锤百炼,是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镌刻对党的赤子之心、对人民的滚烫初心,闯过一个个“娄山关”和“腊子口”,披荆斩棘铸就出一部气吞山河、波澜壮阔、坚毅奋斗的百年“血汗史”。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赓续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涵养艰苦奋斗的政治品格,淬炼过硬本领,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坚毅品质,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考验惊涛骇浪。
初心如磐,赓续“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图谱。纵览百年党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掷地有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了自己的旗帜上。焦裕禄、孔繁森、黄旭华……无数共产党人为着人民“大我”而不惜牺牲“小我”,义无反馈地把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以人民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置顶”的“金标准”,搞调研、做决策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时刻校正服务群众的“坐标系”,做到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200篇5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史观是人们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根本⻅解。学习党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党员干部要学好党史“必修课”,从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作为一名社会主义新青年,将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听从党的指挥,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200篇6
学史明理,上好政治理论课。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路走来,正是一直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政治理论学习,才使得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方向更加明确,才能够获得一个又一个重大成果成就,才让初心使命熠熠生辉。学好党史,要上好政治理论课,读好有字之书,深入学习思想理论知识,不断用政治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把学习党史与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做到学而不厌、常学常新。要立足党情社情,读好无字之书,既读史实,又品精神,既看现象,更究本质,不断夯实政治理论基本功。
学史增信,上好理想信念课。回溯历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正如那首歌唱的那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些看似艰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都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学史力行,上好知行合一课。百年党史教会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正因如此,若想学好党史,就一定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从党史中学习好的经验方法,学习历史逻辑、科学方法,坚持实事求是。针对眼前遇到的问题困惑,认真对照历史,从中找答案、寻方法,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前预判、超前布置,做好充分准备。从以前的教训中汲取经验,争取少走弯路、不走错路。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落实为实际行动,借鉴经验但不局限于经验,敢抓敢干、真抓真干,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将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工作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勇前进、贡献力量!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200优秀6篇相关文章:
★ 科学史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