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灵活运用积累的知识经验,我们需要学会写好一篇心得,不少人都喜欢用写心得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张富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张富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篇1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
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
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
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最便宜的一款;
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平凡与不平凡,就在他的人生中交织闪耀着光辉。
作为一名教师,也正是从事着是一份既平凡又神圣的职业。开启蒙昧,传播文明,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是教师人生的主旋律;
“一身粉笔灰,两袖清清风,三寸不烂舌,四只亮眼睛”是教师的简笔画,没有显赫一时,更没有流芳百世。平凡中却又有着不平凡的意义,当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也就选择了一种幸运,一种付出,一种无私和崇高。投身教坛,肩挽时代的犁,耕耘那“三尺”讲坛,我们就在这平凡中奉献着。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耀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又是否会永远的坚守岗位?虽然我只是千万教师之一,但我会挥洒自己的汗水,用爱与责任去灌溉每一位学子!把付出当作一种快乐,在爱与奉献中成就自己的幸福。
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
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老英豪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据守初心、不改本性,业绩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当地,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素朴实、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阔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典范。要活跃宏扬贡献精神,凝集起众志成城斗争新时代的强壮力气。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
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
老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了英雄的含义。
张富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篇2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我们要把党的初心和使命铭刻于心,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勇于承担职责,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始终做到为国尽职;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始终做到为民造福。
学习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就是要学习他甘于奉献的精神。在革命的年代,正是拥有众多像张富清这样不怕牺牲的英雄们前赴后继,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在建设和改革的时代,张富清同志再次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工作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扎根山区,尘封功绩,不讲条件、不求回报、不怕代价,以纯粹朴实、默默奉献的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精神底色。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以百姓心为心,牢记初心和使命,将老英雄的精神接力棒传递下去。要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以奉献书写灿烂的人生年华,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事业之中,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盈与光辉。
作者:徐娅君
今年95岁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现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离休干部,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我们作为年轻的党员,要学习战斗英雄,就要匡正人生价值坐标,始终以英雄为榜样,强化担当奉献意识,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坚决完成党交给的每项任务。
6月3日,该所召开工休人员大会,组织工休人员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所长余建锋动情地说:“我们要像张富清老人那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变初心,不改本色,让人生在奉献中焕发光彩。”
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感染着每一个人,干休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干休所许多老干部和张富清老英雄一样,都为国家和军队作出了很大贡献,作为工作人员,要努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渝中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
我们向张富清同志学什么?
第一、满腔热情、苦干实干、勇挑最重的担子
他的人生道路选择程序极其简单,而且只有一个按键,这就是——党的指引: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他服从命令,毅然转业。
湖北恩施条件艰苦,需要干部,他听从召唤:“我去!”
来凤县在恩施最艰苦,他听从组织安排:“我去!”
在来凤县三胡区任副区长,偏远山区需要驻村干部,他主动要求:“我去!”
多年之后,面对许多不解的眼神,他总是笑着说:“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
每次选择,每次岗位和身份的变换,他考虑的从来不是“我需要什么”,而是“党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
虽然“不能用一个瞬间去判断一个人的一生”,但一个又一个瞬间,却能展现出一个人的一生。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什么是对人民的赤子情怀?张富清在一次次人生关键之处的选择,便是答案。
第二、深藏功名,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传播正能量
2018年12月3日下午,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人社局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点,张健全在工作人员聂海波的见证下打开了一个红色包裹,里面有报功书和军功章: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和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它们突然出现,震惊了所有人。谁都没有想到,在这座被大山怀抱的小县城里,竟“藏”着这样一位共和国的“人民功臣”。
张富清老人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在于,这样牛的过往他60年只字不提,就连自己儿子都不知道他原来还得过如此多如此高的荣誉。
在他转业之前,他戴上军功章,拍照留念,然后就将这些荣誉进行了封存。他九死一生、功勋卓著,却深藏功名,从不以此为资本向组织要待遇、提要求。每当组织上关心其个人待遇时,他总说“当年和我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有好多都不在了,我有什么资格来提要求呀!”他时刻牢记荣誉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自己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不要组织照顾,始终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以实际行动传播时代正能量。
今年4月,国家博物馆联系到张富清的家属,希望征集张老获得的军功章和立功证书。家人问张富清是否舍得,他笑着说:“当年国家需要战士,我可以捐躯。现在国家需要文物,我怎么会舍不得几个牌牌和几张纸呢?”
第三、公私分明、恪守本分、时刻为组织着想、维护组织利益
张富清本是陕西人,转业的时候原本可以选择回老家,但是当他得知恩施来凤县需要的时候,毅然带着家人去了来凤县,从此他乡变故乡。当地之前不通公路,也是他带领当地人民开辟了第一条公路,结束当地不通路的历史。
张富清老人后来工作到了当地建行副行长的职位,但是他从没有安排身边的亲戚朋友任何一人到自己单位工作,同时还告诫家人,我不会也没有能力安排你们的工作,你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自己努力。
老人晚年做白内障手术,本来医生选的是比较好的进口材料(人工晶体),他后来了解到同房间普通农民用的国产材料要便宜得多,就坚决要求换成了便宜的,原因是不想给国家增加负担(他本享受国家全额免费医疗)。
他从国家得到的免费降压药,也从来不给同样用药的亲戚用,恪守本分。
2018年的冬天,张富清“深藏”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传奇被人知晓,媒体蜂拥而至。张富清拒绝接受采访:“我只是一名老兵,平凡得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子张健全没办法,只好对父亲说:“采访你,让你给大家讲讲当年你和战友的事,教育教育现在的年轻人,也是在给国家做贡献。”
听到这话,张富清态度马上转变。这就是老兵——在张富清心中,“只要是组织要求的,就要坚决完成;只要是为国家做贡献,叫我做什么都可以”。张富清和家人约法三章:媒体来了,可以采访我,可以采访老伴,其他人谁都不许接受采访,更不许把自己的事情到处说。
这是流淌在一名老兵血脉中的红色基因,这是烙印在一名老兵骨子里的使命印记——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永远都要为国家做贡献。
第四、立下赫赫战功、持续创造优秀成绩,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这是一张泛黄的报功书——薄薄的纸片,边角已经磨损,几道深深的折痕,像是它主人身上永远留下的伤疤。尽管如此,纸上的色彩依旧鲜艳,那用红色字体书写的报功文依然清晰:“贵府张富清同志为民族与人民解放事业,光荣参加我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任副排长,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特此驰报鸿禧。”
签署这张报功书的,是战功赫赫的彭德怀元帅。彼时,他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报功书的主人,正是张富清。这张报功书,已在张富清家中安安静静躺了半个多世纪。
在张富清家挂着一幅奖状。那是1997年张富清参加县里组织的老年活动,被评为先进个人所得的奖状。张富清将奖状装裱进了玻璃相框,端端正正挂在客厅墙上最显眼的地方。
与那些被他锁进柜子的荣誉相比,这张奖状的分量实在太轻太轻。可是张富清仍然把它挂了起来,对他来说,再微不足道的表扬,也是一种荣誉。
崇尚荣誉,是军人;隐藏荣誉,同样是军人!从战争年代一路走来,即使往事尘封,即使无人问津,张富清也从未忘记,自己是一个兵。
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程,依靠前辈们不断攻坚克难、默默奉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畏艰难、不懈奋斗。正是有了无数像张富清这样的先进人物,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张富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篇3
2019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事迹学习
张富清的事迹通过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当地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大家对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老英雄张富清由衷敬佩。张富清身边的亲人、同事、朋友,从最初的惊讶到后来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
通过张富清的事迹的学习,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持续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不能不以恶小而为之,时刻认识到我们的职责。腐败的缺口,往往从小事、小节打开,从小节失守到大节丧失,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普遍规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链条最容易在薄弱环节上断裂。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行为上就会放纵自我,最终就会滑入罪恶的深渊。一个人过于贪财,必然成为金钱的奴隶。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有平静的心态,当干部要有一颗“平常心”,不管地位怎样变,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心态不能变。始终要求自我努力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腐败分子的心理畸形是造成他们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不一样人的犯罪心理不一样,除了贪婪之外,法不责众心理、盲从心理、失衡心理都是常见的腐败者心态。因此,每个党员干部心态必须要平,千万记住“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最为一名基层党员,要有较高的标准,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上标准要高,落实党风廉政职责制上标准要高。要象郑培民那样,“不能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能让自我有一点腐败的念头”。要以身作则,廉洁勤政,要管住自我的脑,不绞尽脑汁谋私利;要管住自我的嘴,不说违反党的方针政策的话,不乱吃不该吃的东西;要管住自我的耳,听得进逆耳实言,听得进同志的提醒;管住自我的腿,不去不该去的场所;管住自我的手,不拿不该拿的钱物,不去追求不应得到的待遇和享受。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抱着一颗平常心,用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向老英雄学习,做一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好党员。
2019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事迹心得
新时代,我们更要学习张富清同志的奉献精神。张富清同志一生奉献无数,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他都将为人民服务摆在第一位。当张富清同志听到“在湖北,恩施地区最艰苦,最缺乏人去建设”时,已是连级干部的他迅速响应国家号召,自愿转业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工作,为当地人民服务。时光荏苒,张富清同志在湖北这一呆就是整整64年。而在上世纪60年代,为了响应国家减担减负的号召,时任副区长的张富清同志率先动员妻子“下岗”,自谋生路。到了老年,张富清同志不幸得了白内障,当他儿子为他选了原可国家报销的七千元人工晶体时,张富清同志却自己找到医生,要求换成三千元也是最便宜的人工晶体,这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给国家增添负担。
新时代,我们更要学习张富清同志的淡泊精神。张福清同志戎马一生,年轻时的他跟随大部队东征西战,并先后立过一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还两次获得战斗英雄的称号。2018年,因政府要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时,94岁的张富清才让儿子去打开那个箱子,拿出已尘封63年之久的军功证明。看着这些泛黄的功章,大家这才知道在这偏僻的小城里居然还藏着一位特等功臣。而当记者问他为何不让大家知道,张富清同志却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个排、一个连的战士,都倒下了。他们对党忠诚,为人民牺牲。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
2019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事迹体会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光明日报)
看了张富清老人的故事,心中无比感动,深受启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张富清老人是光荣而伟大的,他是英雄,更是英雄精神的代表,浴血奋战的他初心不改,却隐藏功名60多年。张富清老人又是平凡而渺小的,他扎根基层,一心向党,退役转业选择最偏远的贫困山区工作,谱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致敬张富清老人,就是致敬初心的选择,具体做到“三不忘”。
不忘责,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舍我其谁的担当是英雄气魄,也是人生的选择。张富清老人走到哪里就奉献到哪里,他干干净净、坦坦荡荡,展现了老英雄的奉献品质。致敬张富清老人,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大事难事面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在急事危事面前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面对进退留转时不计得失、顾全大局,在鲜花掌声面前宠辱不惊、从容淡定,勇担当、善担当。
2019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事迹总结
2018年12月份,因来凤县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深藏功名60多年的战斗英雄――张富清老人。一个红色的包裹,里面装着的是张富清老人“九死一生”的赫赫战功。
1954年张富清可以有多种转业选择,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可以回陕西老家尽孝,但张富清主动选择了湖北最偏远的来凤。
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张富清有四个子女,除大女儿长期患病外,两个儿子成为县里干部,一个女儿成为医院职工,均通过全国高考、公开招考等方式,没有一个在父亲任职过的单位工作。
伟大和平凡、赫赫战功和质朴寻常,在张富清身上形成强烈反差,又融合得如此自然。离开战功的63年,变化的是他的工作岗位,不变的是他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职责使命的坚守。
2019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富清事迹感悟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现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离休干部,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张富清老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来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争做新时代先锋,争做来凤楷模。
在了解了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后,除了向张富清同志致敬外,我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他们的付出,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劳苦而功高,却隐荣而清誉,风骨气节高山仰止。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模范,居功不傲,低调做事,真正的共产党人!
★ 学习时代楷模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精选
★ 时代楷模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的优秀心得体会
★ 党员学习张富清同志时代精神心得体会精选
★ 学习张桂梅时代楷模事迹心得体会
★ 时代楷模“漳州110”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 学习时代楷模余元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学习时代楷模黄文秀精神心得体会精选
★ 党员干部学习张富清先进事迹的优秀心得总结精选
★ 时代楷模张玉滚心得体会作文1000字
★ 时代楷模张黎明事迹心得
文档为doc格式
张富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篇4
英雄是时代的标杆,英雄精神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张富清同志不讲条件、不计得失,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初心不改”。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一个老党员的“绝对忠诚”。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张富清同志不畏艰难、居功不傲、不计得失、一生奉献的精神,强化担当奉献意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要学习张富清同志不计得失、不慕虚名的高尚品质,做一个朴实纯粹的人,做一个清正有为的干部,做一个忠诚干净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要学习张富清同志甘于奉献、默默奉献的时代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不论在哪里、在哪个岗位上,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艰苦奋斗、尽职尽责,见贤思齐,敬业奉献,从张富清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中汲取营养,以张富清为榜样,积极弘扬无私奉献精神,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用张富清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到艰苦环境中去锤炼自己、提高能力,切实担负起伟大时代赋予的使命,凝聚起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
张富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篇5
95岁的老英雄张富清,是恩施州来凤县退役军人。他71载党龄,在64年里深藏功名,一次次显赫的功勋,都沉积在一个红包裹里,连儿女都不知情。何等的胸怀,何等的境界!我们要向张富清学什么?从媒体对老英雄报道的事迹中,让笔者从中得到了一次次灵魂的洗礼。
张富清出身陕西省洋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8岁时便失去父亲,大哥因为吃不饱而夭折,母亲孤身带着兄妹3人艰难度日。经历了社会动荡,张富清灵魂深处受到洗涤和震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真正的贴心人!人生捭阖,感恩“解放”,张富清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开始和归宿,这一坚持,就是一生一世。
张富清说:“我打仗的秘诀就是不怕死。一冲上阵地,满脑子都是怎么消灭敌人,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信仰,灵魂里的忠诚!张富清因为有了对共产党的坚贞信仰,在一次次枪林弹雨中,将生死置之度外,舍生忘死,英勇善战。
张富清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并没有回到故里,而是来到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湖北省来凤县。从“人民功臣”到“人民公仆”,直到95岁高龄,张富清一直隐姓埋名 64年,从未向他人透露自己的辉煌过去。
经历干净,是清正为官、反腐倡廉的旗帜。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张富清与同志之间、单位之间、社会之间都保持着干干净净的革命本色。变换过那么多岗位,权力在手,但他对金钱从未有过丝毫的贪图,终始严于律己、克己奉公。
家风干净。张富清的4个孩子,除大女儿因伤致残外,其他3个都凭自己的努力读书,当上了干部或者职工,没有一个沾过父亲的光。他的妻子嫁他的理由“就是因为他思想纯洁、为人正派”。
张富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篇6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张富清同志的一生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信仰的力量,因为信仰,所以伟岸。他就像一个航标,一座光芒万丈的灯塔,把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以说,一点一滴做事体现出了张富清同志务实的工作作风。踏实是他做事的态度,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谋实事、求实效。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干工作,才能在点点滴滴做事的实践中干正事、干好事、干实事。
张富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篇7
从张富清的坚守担当说起
张富清同志曾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1955年退役转业后,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扎根偏远落后贫困山区,数十年如一日甘于奉献,以满腔热情在艰苦环境中尽职尽责、苦干实干,用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坚守,诠释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展示了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中共中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张富清展现出一种舍我其谁、勇于奉献、甘于担当的坚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不妨从张富清身上,学习他的担当坚守精神。
张富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