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教案通用5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实用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写教案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边形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边形教案通用5篇

四边形教案篇1

本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高。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而梯形则是第一次学习。全单元的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先教学平行四边形,再教学梯形。编写的一篇你知道吗介绍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安排的一道思考题让学生体会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把梯形剪拼成长方形、把长方形剪拼成三角形。

1、 让学生通过做图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短短一句话,指出了学生学习图形特征的方法和途径: 要以发现为主,而不是仅靠接受。

(1) 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凭已有的直观认识想办法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他们做的方法一定很多,教材里呈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可能还有别的做法。做图形的目的是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时要注意四点:

① 课前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如小棒、钉子板、方格纸这些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的,也可以是学生准备的。有些材料是预设的,有些材料是教学中即时想到的。

② 在做中发现特征,要让学生说说做的体会。做图形的目的是感受图形的形状特征,所以,要组织学生交流做法与思考。如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根小棒一样长,左、右两根小棒也一样长。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左、右两条边也互相平行

③ 要抓住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进行教学。平行四边形有许多特点,如对角相等、邻角和是180等。例题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所以要抓主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长度分别相等。至于其他特点,不必提出过多的要求。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必须使学生充分体会。不仅凭眼睛看,还要用画平行线的工具和方法进行验证。两组对边长度分别相等是平行四边形的重要特点,在以后计算面积时经常用到。也要让学生通过度量发现或验证。

④ 要促进学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互补共享。每个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点滴的,用小棒摆容易发现对边相等,不注意对边平行;用直尺画容易体会对边平行,不注意长度相等。因此,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相互吸收、共享发现成果尤为必要。听听别人的发现,看看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也这样,就能做到互补共享。教师参与学生一起交流,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如把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左、右两条边互相平行概括地说成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 在活动中体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图形。想想做做第3、4题都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分移拼的活动变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一方面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形状不相同,另一方面体会到变化前后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同。这些都为以后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了准备。第6题把4根饮料管先串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些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两组对边都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四个角上。

(3) 第一次教学梯形,先让学生观察屋顶的一个面、梯子、清洁箱的抛物口、足球门的侧面,形成对梯形的直观感知。然后通过做梯形体会它的特点。教学线索和主要活动与平行四边形基本相同,仅有两点变化: 一是白菜卡通的提问方式变了,不是问梯形有什么特点,而是问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区别;二是多了辣椒卡通在回答问题。这些变化是引导学生寻找梯形的本质特征,帮助他们建立准确的梯形概念。

学生有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体验,现在做一个梯形,教学可以放得更开一些。如做的材料自己寻找、做的方法自己设计,并要求学生通过做了解梯形的特点。在交流梯形的特点时,要紧扣教材中的问题进行,突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 精心设计高的.教学。

四年级(上册)教学平行的时候,曾经让学生在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中间画几条与两条直线都垂直的线段,通过度量还发现了画出的所有垂直线段长度都相等。那时候让学生做这道题的目的是体会平行与垂直是不同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长度相等,体会两条平行的直线永远不会相交。这道题又可以成为本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起点。

(1)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互相平行的对边,有两条长度不等的高。教材把两条高分两步教学,先讲平行四边形上、下一组对边间的高,再讲左、右一组对边间的高。

第44页例题要求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上、下一组对边间的距离。这两条边之间的距离是它们之间垂直线段的长度,量距离要先画出垂直线段。画垂直线段的方法一般是在一条边上确定一点,从这一点向对边作垂线。学生经过这样的过程,理解教材中关于平行四边形高的描述式定义就有了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并画一画两条红线间的垂直线段。

试一试的左边一题仍然是上、下两条边之间的高,通过这题巩固对平行四边形高的初步认识。同时看到,画高的时候要在上面一条边上任意确定一点,这任意一点也可以是上面一条边的一个端点,即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右边两题是左、右两条边之间的高,要让学生想一想: 图中的红线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为什么?抓住高的本质特征思考,从而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

(2) 第47页教学梯形的高,教材的编写线索和安排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基本相同,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习新知识。不同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结合教学梯形的高讲了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二是例题里的梯形的底是上、下两条互相平行的边,试一试里出现底是左、右两条互相平行的边的梯形,还有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高是垂直于底的那条腰。与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同,画梯形的高要在一条底上任意选一点。如果选的点是梯形的顶点,那么这条高把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选的点不是梯形的顶点,那么这条高把梯形分成两个较小的梯形。第48页第3题就为此而设计。

四边形教案篇2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2.内容解析

教科书例2是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的直接运用,而且涉及勾股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性质的探究与应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2)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结论并形成猜想,会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猜想.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等基本要素间的关系,会运用等量代换等进行线段长、图形面积等的计算,掌握简单的逻辑论证.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在已学习了三角形全等证明,平行四边形定义,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的基础上,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的情况下学习本节课内容.例2是既是巩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又复习了勾股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些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勾股定理求平行四边形的高或底.这些问题比较综合,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解决.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四、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前面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边、角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性质,下面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1. 引入要素 探究性质

问题1 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边、角这两个要素的性质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师生活动:学生回顾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边、角这两个要素的性质时经历的过程,并请学生代表回答.

设计意图:回顾研究研究平行四边形边、角这两个要素的性质时经历的过程,总结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一般活动过程(即观察、度量、猜想、证明等),积累研究图形的活动经验,为本节课研究对角线要素作准备.

问题2如图,在abcd中,连接ac,bd,并设它们相交于点o,oa与oc,ob与od有什么关系?你能证明发现的结论吗?

师生活动:启发学生去发现并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你能证明上述猜想吗?

教师操作投影仪,提出下面问题:

图中有哪些三角形全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加以验证.

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思路,并讨论不同的验证思路.

教师点拨:图中有四对三角形全等,分别是:△aob≌△cod,△aod≌△cob,

△abd≌△bcd,△adc≌△cba.有如下线段相等:oa=oc,ob=od,ad=bc,ab=dc证明中应用到“aas”,“asa”证明.

师生归纳整理:

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我们证明了平行四边形具有以下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设计意图: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猜想并验证所要学习的内容.

2.例题解析 应用所学

问题3如图,在abcd中,ab=10,ad=8,ac⊥bc,求bc、cd、ac、oa的长以及abcd的面积.

师生活动:教师分析解题思路, 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求出bc=ad=8,cd=ab=10,在求ac长度时,因为∠acb=90°,可以在rt△acb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出ac= =6,由于oa=oc,因此ao=3,求abcd面积是48,学生板演解题过程.

变式追问:在上题中,直线ef过点o,且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求证:oe=of.图中还在哪些相等的量?

设计意图:对于几何计算或证明,分析思路和方法是根本,本题既巩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又复习勾股定理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通过本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渗透“综合分析法”. 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的应用价值.

3.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abcd的周长为60cm,对角线交于o,△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大8cm,则ab、bc的长分别是_________.

(2)如图,在abcd中,bc=10,ac=8,bd=14,△aod的周长是多少?△abc与△dbc的周长哪个长?长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深化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提高选择运用平行四边形定义、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小结

(1)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

(2)结合本节的学习,谈谈研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思想方法.

(3)根据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套路,你认为我们还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什么问题?

5.布置作业

教科书p49页习题18.1 第3题;

教科书第51页第14题.

四边形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

教学方法:

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把握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纸卡,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二、自主探究

古时候,有一位老地主给他的两个儿子分地,大儿子分了一块长方形的地,小儿子分得了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可是两个儿子都觉得自己分的地太少,对方的土地多,为此两个儿子争论不休。老地主十分苦恼,不知如何是好。这个难题同学们想想办法能解决吗?

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一样,采取了数方格的方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格子图,你们来数一数它们的面积是多少?

1、数方格,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提出要求: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小组合作,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并填写研究报告单。

(3)反馈汇报数的结果,得出: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4)提出问题:如果平行四边形很大,用数方格的方法麻烦吗?

(学生:麻烦,有局限性。)

(5)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表格平行四边形底底边上的高面积

长方形长宽面积

(6)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反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7)提出猜想: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是否适合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呢?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提出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利用三角尺、剪刀,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变成一个长方形。完成后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2)学生展示,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方法。(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3)观察并思考:

①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5)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①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②拼成的长方形,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6)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观察面积公式,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7)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

(转化图形的形状)

(8)探究活动小结: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了平行四边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验证了前面的猜想。

3、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例1

例1、学校1栋楼前停车场,每个车位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底是6米,高是4米,一个车位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2)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答案。

三、看书释疑p79~81

四、巩固运用

1、判断,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概念。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2)、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变,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厘米,高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27平方厘米。

2、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拓展1,你有几种方法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4、拓展2 比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回答。)

四边形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在制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校门口伸缩门照片,问:这张照片你熟悉吗?是哪里?请你观察我们校门口的电动门,你能在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给大家看。对,在这个伸缩门上有许多平行四边形。

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呢?(指名说)

3.师:是的,平行四边形在咱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漂亮的小篮子上,安全网上,花园的栅栏上,学校楼梯的扶手上,三菱汽车的标志上,足球门的网上,以及工人叔叔用的升降架上,各式各样的电动门上都有平行四边形的存在。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探究

1.师:看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方法。

2.师:谁来汇报?你选了那种材料?是怎么制作的?(让学生依次在投影上演示,并介绍制作过程)

3.讨论: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平行四边形,大家制作的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4.下面,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讨论。

小组活动:

(1)仔细观察小组内每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它们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组长记录在练习纸上。

(2)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你们的猜想?怎样操作?

(3)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5.师:哪个小组来汇报?首先说你们的猜想是?怎样验证的?(让学生在投影上操作演示)你的结论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了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的特征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板书)对边是指?(课件演示)谁再来说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呀?多指名几人说。

7.师:要看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就要看?(多指名几人说)下面大家来判断,这里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拿出练习纸,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理由,你是怎么判断的。

三、探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老师手上的这张纸片是什么形状的?现在我想让它变成一张长方形纸片,我该怎么办?请大家帮一帮我。小组操作。

2.指名汇报,你是怎样剪的?谁来说说它的特征是什么?

3.刚才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下面我们再做个游戏,让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想玩吗?

四、小结,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认识?

2.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它还有什么特征呢?请看。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校门口的电动门要做成由许多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了吗?(观看电动门伸缩过程)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大家课后做个有心人,搜集相关的资料吧。

四边形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与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结论,学会简单推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几何图形中呈现的数学美。让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享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和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

【教学难点】:

发展合情推理及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探索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思考,引入新课

什么叫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性质?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我们可以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阿凡提是传说中很聪明的人。一天,财主巴依遇到阿凡提,想考一考聪明的阿凡提,说:给你两块地,一块是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如下图,ab=10,oa=3,bc=8),还有一块是边长是7的.正方形efgh土地,让你来选一下,哪一块面积更大?

[学生活动]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努力试图寻找各种途径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教学内容]教师乘机引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应用深化

1、做一做:(电脑显示p100“做一做”的内容)

如图4-2,□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1)图中有哪些三角形是全等的?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

(2)能设法验证你的猜想吗?

[教师活动]教师将前后四名同学分成一组,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及实验工具(刻度尺、剪刀、图钉),尝试在交流合作中动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何性质.

2、观察、讨论:(小组交流)

通过以上活动,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并由各小组派学生表述看法。

[教师活动]探究结束后,分组展示结果,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旋转法”的实验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教师活动]“实验都是有误差的,我们能否对此进行理论证明?”

[学生活动]此问题难度不大.

[教师活动]教师让学生口述证明过程.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这条性质.

活动二

刚才财主巴依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学生口述过程,教师最后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

练一练:

财主不服气,又想考阿凡提,说过点o做一直线ef,交边ad于点e,交bc于点f.直线ef绕点o旋转的过程中(点e与a、d不重合),你能知道这里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吗?

[教师活动]此处组织学生抢答,互相补充完善后,学生答出了全部的全等三角形.

活动三

电脑显示p101关于铁轨的图片

提出问题:“想一想”

已知,直线a//b,过直线a上任两点a,b分别向直线b作垂线,交直线b于点c,点d,如图,

(1)线段ac,bd所在直线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比较线段ac,bd的长。

引出平行线间距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比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点间距离等概念。

(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a.(学生思考、交流)

b.(师生归纳)

解(1)由ac⊥b,bd⊥b,得ac//bd。

(2)a//b,ac//bd,→四边形acdb是平行四边形

→ac=bd

归纳:

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间的距离。

即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议一议]:

举你能举出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直段处处相等实例吗”?

活动目的: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的应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环节巩固反馈,总结提高

1、说一说下列说法正确吗

①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②平行四边形的边相等()

③平行线间的线段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28,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obc的周长比△oba的周长大4,则ab=

3、已知p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cd上的任意点,则△apb与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比为

4、平行四边形abcd中,ac,db交于点o,ac=10。db=12,则ab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5、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oa,ob,ab的长度分别为3cm、4cm、5cm,求其它各边以及两条对角线的长度。

第四环节评价反思,目标回顾

活动内容: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能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归纳吗?

[布置作业]:

p102习题4.21,2,3

探究题已知如下图,在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点e,f在ac上,且be∥df.求证:be=df

四边形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

安全小知识教案通用5篇

幼儿手工树教案通用5篇

综合实践教案通用5篇

洗脚丫教案通用5篇

绘画桥教案通用5篇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通用5篇

数字15的教案通用5篇

健康活动教案通用5篇

踩石头教案通用5篇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通用5篇

四边形教案通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