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精选7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持课堂秩序,互动性教案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知识的共享,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俺们学习了几篇写俺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俺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俺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同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俺们呢?

2.同学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方,《祖父的园子》里,把“俺”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俺们觉得写的就是俺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俺们,感染了俺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方《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俺”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示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俺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同学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出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假如是自身将会怎么做?把自身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把自身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研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俺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俺将不时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同学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俺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身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同学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识字方法有很多,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练习读古诗,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重点:

1.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古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

1.相关图片,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展示台

一、读一读,连一连

1.认读生字卡片,说说这些字宝宝的结构。

2.学生连线。

二、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沿路会经过哪些地方呢?

2.生展示自己认识的生字或生词卡片。

3.全班交流,生上台贴自己的生字、词卡片。

三、读一读,认一认。

1.指名上台认读以下生词

电影院卫生院小卖部报刊亭公交亭百货商场……

2.生教读,师相机指正和评价。

3.拓展:我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呢?

四、师总结收获。

是呀,我们识字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书本上老师教的外,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识字,路上,商场里,家里,医院,甚至旅游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字,只要我们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一定会成为我们班的识字大王。

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背诵过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今天再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4.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反复读,练习背诵。

二、实践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儿歌《谁会飞》。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展示台”这个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课外认识的汉字,多多益善,以此激发孩子们课外识字和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从此爱上学语文。“日积月累”古诗的背诵,让学生们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中慢慢爱上读古诗,爱上古老的诗词文化。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七”“儿” “九”“无”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初步了解四季的一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拼读与识记、看图与想像、交流与游戏、朗读与表演等学习过程,初步体验识字和阅读的基本方法。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受汉字的一些特点,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3。读书姿势正确,注意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欣赏四季风景图片,板书课题。

看图片(连续出现春、夏、秋、冬的四季图,最后定格)。

师:猜一猜这4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呢?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谁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 (说话训练)

2、教师小结: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四季(板书课题2.四季 )

过渡: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请打开书本61页。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课文。

2、根据字音,读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师:要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一定要认识生字宝宝。瞧,刘老师把生字宝宝请上了大屏幕,你们会读吗?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2、齐读(顺序读、不按顺序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3、去拼音读——男女生比赛。(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4、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这么棒的表现,果园里的农民伯伯也想请你们帮忙摘苹果,你们愿意吗?谁的苹果摘得好,农民伯伯还有礼物送呢!)

5、读词语。(齐读、指名读)——词语娃娃也来了,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小朋友们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了,现在他们回到课文里,我们来看看课文。请看大屏幕。

四、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学习第一句

1、哪些小朋友喜欢春天的?把描写春天的句子读一读。

2、指导读。(春天的小草长得嫩嫩的`,绿绿的,我们要读得轻细些。)

3、图上画了什么?(草芽小鸟)

4、师:春天到了,小草绿了,小鸟飞来了,谁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草芽)——他就是指草芽。

5、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春天里,我们除了能看见嫩嫩的草芽、可爱的小鸟,想想,还能看到什么呢?(说话训练)

过渡:春天过去,夏天来了。

(二)学习第二句。

1、看看图上画了什么?(荷叶 青蛙)

过渡:瞧,小青蛙跳出来了,猜一猜荷叶姐姐会对他说什么呢?(说话训练)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朗读和勾画圈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

教学难点:

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

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5分钟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以就此导入,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二、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15分钟

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

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

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三、研读与赏析 20分钟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四、课堂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五、布置作业;

a组(学优生): 完成练习册基础部分。

b组(中等生):完成书后习题。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10分钟

1.陈从周:

(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2.作者对“屏”的感情:

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3.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二、授课过程: 20分钟

1.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

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2.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3. 研读赏析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三、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10分钟

将《说“屏”》与《文房四宝》比较阅读。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a组(学优生):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要用得得体。

b组(中等生):完成练习册。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说“屏”

陈从周

作用

分类 → 设置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认识7个生字,小学一年级《要下雨了》教案设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4、抄有全文的黑板或准备投影仪放映全文。

5、让学生能了解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

1、同学们,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下雨之前,小动物会有什么变化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16要下雨了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听读习惯的培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做上记号。

3、学生汇报交流:课文中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教师板书: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学生学习“兔”,引导学生联系小兔子的样子记住“兔”的。字形,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一年级《要下雨了》教案设计》。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

1、指导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生字“弯、直”,通过做动作理解词义。

(2)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可边读边做动作。

(3)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

(4)引导学生看第一幅挂图:小燕子非得很低,小白兔奇怪地问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学生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5)先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然后逐句以问句引读:

①教师指第一句问:燕子边飞边说——

②空气怎么样呢——(学生接读第二句)

虫子的翅膀可比鸟的翅膀小多了,薄多了,就像透明的纱一样,沾上了小水珠,就像人背上了铅球一样沉重,自然就飞不高了。再读第二句。

③那小燕子飞不高是什么原因呢?学生读最后一句,教师板书:捉虫子。学习生字“捉”,练习朗读句子。

(6)朗读第三自然段。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1)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书上这句问句该怎么读呢?出示“是要下雨了吗?”让学生读。

(2)小白兔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先自己读读第四到六自然段,然后同座位分角色读一读。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①换词理解“往”。可换“朝”、“向”。

②小鱼游到水面上来的'原因是什么?(板书:透透气)

③指名练习分角色朗读第四到六自然段。

看见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听了燕子和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吗?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课文就知道了。

3、放手学习第七至九自然段。

(1)小白兔看到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又听了他们说的话,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立刻、马上、赶紧)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自己学习第七到九自然段,通过朗读来回答问题。

(3)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板书:搬东西)

“消息”一词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小白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小白兔这个消息是怎么得来的?联系前面小白兔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来理解。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1、学生自由读全文,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集体朗读全文。

二、识字、写字指导

1、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生字的,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知记某个生字的。指导书写时,要重点提示下面几个字。

兔、低: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往:左边是双立人,不要写成单立人。

弯:上半部不要写成“亦”。

直:下半部里边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真:左后一笔是“点”,不是“撇”。

2、完成课后练习2。先观察生字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临写。

3、用“弯、直、低、捉”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汇。

三、词句训练

1、学生先自己口头试着用课后练习3里的词语组成句子,然后大家交流。注意每题可以组成两句。

2、让学生书面完成练习。

3、读课后练习4的句子。通过朗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这三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句比一句具体。

四、扩展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能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自然现象。可以分组交流,也可以全班在一起交流。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婉转、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用相同部首识记:胸 脯 、散敢;旧字加部首识记:郊、渣、诚;旧字换部首:惜、低。重点指导书写“步、或”。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他是谁?在课前你们对他有什么了解吗?

预设:

(1) 课文内容

(2) 课后资料袋

过渡:你真会学习,不仅读了课文,还关注到了课后的资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资料袋中的内容,了解一下列宁的生平。

(二)检查预习情况,解决识字。

1、 自读课文,互动评价

要求: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全文13段,请13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后作出评价。

2、 识字学词

出示新词:

郊(jiāo)外 散(sàn)步(bù) 胸(xiōng)脯 (pú) 仰望 欢快

面包渣(zhā) 或(huò)者(zhě) 严寒 自言自语 可惜(xī) 肯定

果然 欢蹦乱跳 诚实 白桦(huà)树 婉(wǎn)转 惹人喜爱

a、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预设:字音不准确

b、 读准字音、形成解释

过渡:大家读得真准确,那看看这些句子你能读流利吗?

出示句子:

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预设:出示白桦树图片。

学生通过查字典和生活实际理解仰望的意思(抬着头向上看)。我们还能仰望什么?

②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预设:学生通过查字典和生活实际理解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婉转——动听

惹人喜爱:可通过拆词法(我们第一课的欢畅、敬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义的?):能够引起人们的喜欢和爱护。

出示生字:

郊 散 步 胸 脯 渣 或 者 敢 惜 低 诚

这几个字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字,回忆一下我们在识字时都用过什么好方法?(熟字加减换一笔、加减换偏旁,形声字,字理识字等)用你掌握的方法说一说怎样记这些字?看谁想到得多。

(1) 集体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总结方法。

1、相同部首识记:胸 脯 散敢

2、旧字加部首识记:郊、渣、诚

3、旧字换部首:惜、低

4、多音字:散

(2)指导书写

教师重点讲解的生字:步(下面不是少)或(部首是戈) 低—设置易错选项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开始,灰雀( 在枝头唱歌 ),接着,(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列宁向(小男孩)询问。在列宁的启发下,小男孩(把灰雀放了回来)。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篇7

?散步》

?学习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学习重点】

阅读课文,体会亲情,品味语言。

?学习难点】

最后一段的理解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方法】

品读感悟法 讨论对话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预习案】

1、 走近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2、初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分歧( ) 一shà( )间 chāi( )散 各得qí( )所 委qū( )

水波lín lín( )( ) 你就背( )着我 我背( )上的 嫩( )芽

(2)、理解词义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委屈:

(3)、根据原文填空

a、母亲 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b、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c、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

d、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 着,有的浓,有的淡;

e、小家伙突然 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f、我的母亲 高大, 很瘦, 不算重;儿子 很

胖, 幼小, 也轻。但我和都是 ,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7篇

人教版英语教案通用6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教案8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参考8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语文七上教案精选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