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沉与浮的教案8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中的详细教学步骤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时间,好文笔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鸡蛋沉与浮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鸡蛋沉与浮的教案8篇

鸡蛋沉与浮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做小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2.通过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会浮起来。

3.培养幼儿小心、细致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鸡蛋、盐、水、课件。

[活动过程]

1.看课件:鸡妈妈买了萝卜、青菜、盐用篮子装好准备回家,发现自己刚下的蛋不见了。鸡妈妈着急的到处找,找呀找,发现鸡蛋掉进一个深深的坑里,鸡妈妈怎么也拿不出来,请小朋友帮鸡妈妈想办法。

2.鸡妈妈来到127班,看见老师和小朋友把水和鸡蛋放进罐里,觉得很奇怪。小朋友要借鸡妈妈的盐来用,原来小朋友在做“鸡蛋浮起来了”的实验。

3.小朋友把盐放进水里,小心的搅拌,鸡蛋沉到水底还是有什么变化,是沉还是浮,谁的鸡蛋浮起来了。放盐少鸡蛋浮起来吗?有放多少?请他把这个方法和同伴交流,告诉鸡妈妈有个好办法,“把盐放进坑里搅拌,鸡蛋就会浮起来了”。小朋友在小心、细致做着。并用图画、图示、方法培养孩子的记录能力。

4.接着使用课件,“放盐→搅拌→鸡蛋浮起来”。鸡妈妈从坑里拿到了蛋,谢谢小朋友帮忙。

5.小结:小朋友整理鸡蛋的水罐,把实验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共同分享描述自己“玩中学”感受和成就感。小朋友家里有什么东西也会溶化的`,如:糖、豆粉放进水中用同样的方法,看看有什么效果。

活动反思:

一个小朋友偷偷用手指点盐水,眉头一皱说很咸的。嘴巴不舒服,另一个小朋友说,你赶快去漱口。孩子们在取得直接经验。蓝钧的鸡蛋浮起来了,不小心水泼了,爱水的天性使他又去续水,鸡蛋又沉下去了,又加盐来搅拌。“做中学”、“爱玩”使他思维的“可逆性”在表现。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孩子很快实验成功,过程积极、愉快。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记录能力,在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学习方法,通过图画、图示、手工等方法进性大胆的表达和反馈,有助于个性发展。也可以准备孩子常见的可溶性物质:茶叶、肥皂、洗衣粉等做对比实验。

鸡蛋沉与浮的教案篇2

一、活动意图:

为了让幼儿能区分生鸡蛋与熟鸡蛋,学习剥蛋壳的方法,我利用鸡蛋实物让幼儿区分生熟鸡蛋并亲身体验剥蛋壳的乐趣,使幼儿对熟鸡蛋有初步的认识。《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在幼儿尝试剥蛋壳之中,培养幼儿大胆尝试,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剥蛋壳的方法,并能大胆尝试;

2、能区分生鸡蛋与熟鸡蛋,并能用语言表达;

3、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剥蛋壳的方法,并能大胆尝试。

难点:能区分生鸡蛋与熟鸡蛋,并能用语言表达。

四、活动准备:

ppt课件、熟鸡蛋若干、生鸡蛋一个、塑料小刀,容器,环保一次性桌布、蛋糕盘、纸巾。

五、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

2、实物展示,激发兴趣。

3、动手操作,体验快乐。

六、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ppt导入,引出鸡蛋。

2、认知部分:结合实物,进行玩蛋、剥蛋、切蛋、尝蛋。

3、结束部分:幼儿体验劳动的快乐,并学会分享。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熟悉、有趣、充满奥秘,而这一切都吸引着好奇的幼儿,为学习情境的创设奠定了生活化、情景化的基础。在品尝各种各样的鸡蛋制品时,让幼儿感受、体验、理解、反思、领悟,自然而然地获得了与具体情境紧密关联的知识,并启迪了自身的智慧。而且在这个活动中孩子始终有浓厚的兴趣。

鸡蛋沉与浮的教案篇3

哥伦布竖鸡蛋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记叙文,写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回到西班牙后,受到达官贵人的藐视,他巧妙地予以回击的事,表现了哥伦布超人的聪明才智,赞扬他在成功面前不骄躁,在讥讽面前不自卑,始终坚定地去探索未知的可贵品格。

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曾向葡萄牙建议向西环航以探索通向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纳。1485年移居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奉西班牙统治者萨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携带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船3艘,水手87名,从巴洛斯港出航。历时10个星期,于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两点,他与水手发现了新的陆地———美洲大陆。以后,他又3次西航(1493年、1498年、1502年),先后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晚年贫病交加,抑郁而死。

课题“哥伦布竖鸡蛋”是一个主谓句,点明本文的主人公、主要事件。鸡蛋是椭圆形的,无法竖着立住,但是,哥伦布却办到了。这使读者产生疑惑与好奇,进而激发出阅读期待。这就是作者拟此题所要追求的引人入胜的奇效。

〔结构分析〕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受到达官贵人的忌妒、藐视与讥讽。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一次酒会上,面对讥讽,哥伦布与达官贵人比赛竖立鸡蛋,获得胜利。这是本文的重点,写了三个层次。其一,酒会上,达官贵人讥讽哥伦布。其二,达官贵人都不能把鸡蛋竖立住。其三,哥伦布稳稳当当地把鸡蛋立了起来。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对哥伦布竖立起鸡蛋的议论。议论有两类,达官贵人讪笑,认为这样竖立鸡蛋太简单;哥伦布认为,简单的事也需要人去发现、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

〔语意理解〕

“他是干什么的?他不是从意大利来的穷海员吗?像他这样的人,能穿洋过海?真是天大的笑话!”

这是达官贵人藐视、讥讽哥伦布的恶毒语言。上文交代了故事背景。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穿越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美洲大陆的航海家。鉴于他的功勋,哥伦布晋升了高官,并且受到国王与王后的重视。于是引起达官贵人的忌妒,有了藐视、讥讽的恶语。“达官贵人”,指职位高的官吏和地位尊贵的人物。达官贵人都属于上流社会,这些人长年吃喝玩乐,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养成严重的歧视贫民的畸形心理。面对哥伦布的出身、功绩与地位变化,自然升起极强的忌妒之心。讥讽的话共4句,3个问句,1个感叹句。第1句是明知故问,意在藐视哥伦布的低微出身。第2句用疑问口气回答第1句的问题,强调哥伦布是外国人,又是穷困的海员。第3句质疑哥伦布航海的业绩的可靠性,在他们看来,这么大的业绩应出自出身高贵的西班牙航海家。第4句是感叹句,污蔑哥伦布航海成功是谎言,是“天大笑话”,表达达官贵人的气愤与强烈的忌妒心。

“哥伦布沉默了一会儿。他从盘子里拿起了一个鸡蛋,对他们说:‘太太们,先生们,你们谁能把这个熟鸡蛋立起来?’”

这是哥伦布对达官贵人的还击。他面对达官贵人的藐视、嘲笑、讥讽,没有采取一般的做法———用愤怒、有力地语言去反击,或愤而拂袖离席。他反击的方法很巧妙,先“沉默了一会儿”,平静一下心绪,思考采取的态度与策略。他的沉默只“一会儿”,说明哥伦布非常聪明、成熟、有涵养,能迅速沉静并拿出对策。接着提出将熟鸡蛋竖立起来的挑战。熟鸡蛋是不可能立起来的,他知道达官贵人必败。以“挑战”对“讥讽”,让他们以简单的事都做不好的惨败而自取其辱,实在是高明。哥伦布说话,既有礼貌,不失一个有修养的“上将”,又有挑战性;既平静,又充满自信和对达官贵人的蔑视。

“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谁能够最先突破。”

这两句话极具哲理性,是哥伦布的传世名言。第1句讲出这样的道理:创造不单指对重大问题的解决,发现并证实简单的未知,也是创造,也是对人类的贡献,因此,也是值得赞扬的。第2句说明只说不做,即或头脑再聪明,也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大胆而积极地去探索,并力争最先成功。第1句讲明创造的本质,第2句承接第1句鼓励人们率先实践对未知的探究。哥伦布用简单的问题抨击了达官贵人的傲慢与藐视,又用这两句话阐述深刻的哲理,回击了达官贵人,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写作特点〕

1.以简驭繁,以事说理。

本文阐述了深刻的道理,但作者却仅写了一个极平常又简单的事例:竖立熟鸡蛋。达官贵人面对一个小小的熟鸡蛋,束手无策,哥伦布却轻而易举地立了起来。最后从这个简单的事例中总结出了一番大道理。以简驭繁,以事说理,容易使人理解与信信服。

2.对比的反衬作用。

本文写两类人,一类达官贵人,一类是哥伦布。前者傲慢无礼,愚蠢无能;后者谦和沉稳,聪明机智。前者浮躁妒嫉,后者冷静高雅。两相对比,达

鸡蛋沉与浮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在游戏情景中学念儿歌。

知道鸡蛋可以变成娃娃。

能分析儿歌情节,培养想象力。

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鸡蛋、小猫、小狗,图片1、2、3、4、5。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师:(出示图片1)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2.师:(出示图片2)小狗在干什么?

3.师:(出示图片3)小猫在干什么?

4.师:(出示图片4)小狗、小猫在干什么?

5.师:(出示图片5)小狗、小猫在干什么?鸡蛋变什么了?

(二)学习儿歌《鸡蛋变娃娃》

1.教师朗读儿歌《鸡蛋变娃娃》

2.幼儿跟着教师学念儿歌。

(三)学做蛋爸爸蛋妈妈。

1.师:我们也来做鸡蛋的爸爸妈妈吧。

2.幼儿扮演鸡蛋爸爸妈妈。教师提醒幼儿要搂着、抱着蛋,蛋才会变成鸡娃娃。

(四)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这是圆的》主题活动中,我选择了《鸡蛋变娃娃》这首儿歌作为集体活动。因为它情节简单,形象鲜明,充满了童趣,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通过图片,能使幼儿在了解儿歌内容的同时,尝试体验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经验。

活动在一个个图片的引领下,自然而然地导入了进来,孩子们被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直观教具深深吸引,使幼儿仿佛置身其中。在反复欣赏之后,孩子们能较好地掌握儿歌内容,并自然地念起儿歌来。最后,游戏的展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尽情地感受着学做爸爸、妈妈的角色体验,心情非常愉快。

反思这次活动,感觉有几点不足:

1、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对“鸡蛋会变成什么”这个问题答不上来,如果事先请家长帮忙丰富知识经验,效果可能会好些。

2、在游戏中,幼儿对角色的概念仍很模糊,我应该在游戏开始部分给与幼儿适当的提醒,效果可能更好。

鸡蛋沉与浮的教案篇5

科学活动:

?鸡蛋浮起来了》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获得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具体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获得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具体经验。

活动准备

塑料瓶、鸡蛋、筷子、记录纸、盐、白糖。

活动过程:

一、质疑,引起兴趣

鸡妈妈买菜回家,发现自己刚下的蛋不见了。鸡妈妈着急的到处找,找呀找,发现鸡蛋掉进一个深深的.坑里,鸡妈妈怎么也拿不出来,请小朋友帮鸡妈妈想办法。 (孩子自由发言),小朋友真聪明,想出这么多办法,可是鸡蛋容易破碎,我们能不能让鸡蛋自己浮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做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

二、导入课题

1、出示材料:进行介绍。

2、猜测记录:(边出示记录纸)你们猜一下,糖水能使鸡蛋浮起来还是盐水能使鸡蛋浮起来,(幼儿猜测)请小朋友先把自己刚才的猜测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记录在纸上。

三、幼儿实验,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搅拌时要轻,搅拌要有耐心,搅拌完把筷子放入盘里。

2、提醒幼儿实验时要专注,不断观察其中的变化。

3、实验完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四、幼儿交流实验结果

老师把幼儿的实验结果统计在黑板上。请实验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实验的过程。师鼓励幼儿再次实验。

五、幼儿再次实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1、抛出问题:现在我们实验都成功了,心情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告诉鸡妈妈这个个好办法,“把盐放进坑里搅拌,鸡蛋就会浮起来了”。可是鸡妈妈还有个问题:为什么盐水能使鸡蛋浮起来呢?请你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书上或者网上查阅这个资料,明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吗?

2、整理结束:现在我们桌上都是东西,小朋友会把它整理干净吗?怎么来整理呢?

延伸活动:请小朋友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实验的结果,再用其它材料(例如:糖、醋、味精等)做实验并观察结果。

鸡蛋沉与浮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会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感受生熟鸡蛋不同的重量、外形等。

2、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想象、探索欲望和兴趣。

3、感受到生活的奇妙和乐趣,进一步热爱生活。

?活动准备】

1、5个生鸡蛋和5个熟鸡蛋。

2、一把手电筒。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谈话:小朋友吃过鸡蛋吗?吃过生鸡蛋还是熟鸡蛋?生鸡蛋能吃吗?如何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呢?(引发幼儿讨论。)

2、引导幼儿上前观察生鸡蛋和熟鸡蛋,可从生熟鸡蛋的外形、重量上区分。亦可让幼儿摔破鸡蛋区分。鼓励幼儿自由想象。

3、让幼儿自主思考,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

4、教师到各个小组倾听小组讨论过程,可引导幼儿利用手电筒照射生熟鸡蛋不同,让幼儿发现被照射到的生鸡蛋里面是液体的,而熟鸡蛋是不能透光的。

5、教师引导幼儿将鸡蛋放到桌子上旋转,从旋转速度和圈数大小判断生熟鸡蛋。转得顺利是熟鸡蛋,因为其蛋黄、蛋白、蛋壳是一体的,转得不顺利是生鸡蛋,因为其蛋黄、蛋白、蛋壳没有连在一起,加大了阻力,向心力分离了。

6、让各组幼儿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并且让他们表演他们的方法并尝试说明原因。

7、最后,教师鼓励幼儿回家与父母在一起讨论如何区分生熟鸡蛋,向父母请教。也可回家区分一些别的物品,让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满足。

鸡蛋沉与浮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在清水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会发生浮沉状态的变化。

2.学会观察鸡蛋在水中的变化,并在记录表中记录下来。

3.能够积极参加活动,学会与同伴合作,体验操作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鸡蛋沉浮是由盐含量多少决定。

难点:控制盐含量多少,观察鸡蛋沉浮。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教师演示:大杯子,勺子,盐,鸡蛋,筷子,记录表和笔。

幼儿操作:大杯子,筷子,盐,鸡蛋,水,勺子,记录笔,表(多份)

2.知识准备:之前开展过语言教育活动《鸡蛋宝宝》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今天老师出道谜语来给小朋友们猜猜,看看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能够先猜出来?

尖尖脑袋圆圆肚,母鸡身体藏的多。

咯噔咯噔屁股落,孵出小鸡真可爱。

2.请幼儿大胆猜想,并记录在表格。

提问:把鸡蛋放在盐水里会怎么样?放在清水里呢?会沉下去还是浮上来?然后在表格上面记录下来,沉下去用↓表示,浮起来用↑表示。

表格

猜想动手

清水

盐水

3.教师示范,幼儿观察现象。

教师准备

一杯清水,一杯盐水,分别把鸡蛋放到清水和盐水中,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提问:小朋友们看到清水里的鸡蛋是怎么样的?那盐水呢?跟你们刚才想的一不一样?那是不是鸡蛋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请小朋友都来想想。

4.幼儿猜想,记录表格。

教师跟幼儿明确表格的内容、填写方式:

(1)往水里加入一勺盐后,鸡蛋会不会浮起来?如果浮不起来,加两勺盐呢?三勺呢?四勺?

(2)让幼儿讨论后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3)浮起来用“”表示,沉下去用“”表示,浮在中间用“”表示。(让幼儿用自己想的符号标记)

提问:请小朋友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表格里,那答案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

表格

猜想动手

5.动手操作,验证假设,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将幼儿分成2人一组,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记录。(桌子上放有盐,勺子,筷子,杯子,水)

(1)教师示范。

先在放好的.水里加一勺盐,拿筷子围着杯子周围轻轻搅拌,看看鸡蛋有没有浮上来,浮在哪里,用相应记号表示。

(2)请两名幼儿一组演示,一名幼儿负责操作,一名幼儿记录。

(3)所有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师生互动,总结经验。

提问:刚才的实验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跟你们的猜想一样吗?(引导幼儿认识到在盐水中不一定能浮起来,只有加到一定量的盐才能浮起来(三勺和四勺盐)。)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延伸到其他材料(糖水)与家长一起操作,探索科学。

(2)开展美工活动《有趣的蛋壳》

活动总结

本次教育活动是科学活动《鸡蛋浮起来了》,准备了记录表格和材料,让孩子通过主动动手操作,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难度也是从易到难,先猜想再实验,从理解鸡蛋沉浮与什么有关,再精准到多少的盐含量能使鸡蛋浮起来,让幼儿学习更深入。动手操作和材料的运用,也让幼儿对活动更有兴趣,为下次科学活动奠定基础。

鸡蛋沉与浮的教案篇8

大班科学《鸡蛋的沉浮》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鸡蛋沉浮的秘密。

2.探究改变水中的浓度后,鸡蛋沉浮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发现。

活动准备

1.矿泉水瓶子剪去颈部(安全考虑用透明胶包好)。

2.鲜鸡蛋、吸管、小勺、小盘子、水彩笔盐、糖若干。

3.观察记录表

4.《死海》的视频和图片。

5.场地:将幼儿分五组。

活动过程

导入:直观导入法,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鸡蛋,并提问。

师:小朋友们,今天蒋老师请来了一个客人。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出示鸡蛋,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的物品。

桌面上分别摆放1、2、3个杯子里面分别装相同的水,清水、糖水、盐水。

二、引导幼儿发现鸡蛋沉浮的秘密。

1.教师分别将鸡蛋放入1、2、3号杯子里面。请幼儿仔细观看。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3个杯子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观察并学会区别盐与糖。

师:你们知道杯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不同?请你找一找?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感官:看、尝发现盐与糖的区别。

1.教师提问:是不是只要加了盐的水,鸡蛋就会浮起来呢?

幼:引导幼儿讨论加多少盐鸡蛋会浮起来?

三、体验探究鸡蛋浮起来的方法,并进行操作纪录。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及记录表的使用要求。

(1)记录表的填写要求。

(2)鸡蛋是生的,注意不要弄破了。

(3)舀盐时,盐要舀满每勺盐基本一致。

(4)搅动时,不要把水弄洒,直到盐完全融化。

(5)分组进行,每组请小组长负责安排小小操作员和小小记录员。

2.请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突发情况的及时处理(如:鸡蛋破了)

3.分享实验结果。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放了几勺盐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小结:盐放的.越多,水的浓度就越高,鸡蛋就会浮起来。

四、观看《死海》的视频,讨论人在死海中能漂浮的原因?

活动延伸

回家以后请你们操作怎样让鸡蛋沉下去?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发现吧!

鸡蛋沉与浮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

剥鸡蛋的作文500字8篇

鸡蛋有趣作文6篇

竖鸡蛋实验作文优秀6篇

竖鸡蛋实验作文6篇

做番茄炒鸡蛋作文5篇

做番茄鸡蛋面作文7篇

剥鸡蛋的作文300字6篇

剥鸡蛋的作文300字模板6篇

剥鸡蛋的作文500字模板6篇

大班教案拼音教案8篇

鸡蛋沉与浮的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