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个表达情感的途径,可以让我们抒发内心的感受和情感,通过作文我们能够培养自己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使观察更加锐利,以下是好文笔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与数学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我与数学作文篇1
从我上一年级开始,徐老师就是我的数学老师。徐老师中等身材,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还有一张永远和蔼的笑脸,也正是她的笑脸,排除了我初入学校的恐惧。
徐老师从来都是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记得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徐老师正在给我们上课,忽然,她停了下来,直接走到了我的身前,当时我挺害怕,还以为犯了什么错,可她却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问道:“你感冒了是吗?头上挺热的……”这种身体上的不适连我自己还没有感觉到呢!她随即给我爸爸拨打了电话。原来,她站在讲台上注意到了我的脸发红。徐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细心呵护、疼爱我们的老师。
徐老师从来都是严格要求我们的学习。对于新的知识,她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直到我们真正理解。可是,马虎的毛病一直在我身上存在,刚开始不当回事,每次考试试卷发下来,大致一看我就信心满满地答题,我总是很轻松地就做完了考题。然而,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里面竟然错了好多。“42我当作24,12误写成了21”,这都是马虎造成的。每当这时候,徐老师总是让我把试卷重新抄写一遍,重新计算一遍。当时,我觉得很不理解,那些题我又不是不会做,为什么要重新抄写重复去做呢?可是现在想想,正是因为她的严格要求,才使我粗心马虎的毛病有了很大的改变。
徐老师对我们从来都是任劳任怨。我和我的同学们在家里基本上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重点呵护对象,她对我们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严格要求也曾让很多家长不理解,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都明白了徐老师对我们深深的爱。
我会永远记住我的徐老师!
我与数学作文篇2
这天中午,同学们都在干自己的事情,数学张老师走进了教室:“请大家停一下,我来查一次口算本。”我一听,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心想:啊!不好,我的口算本已经有好几天忘写啦!
老师已经来查了,慌忙之中,我竟脱口而出:“我的口算本没有带……”说完这话,我已经后悔了,但为时已晚。张老师已经让我当面打开书包,我一下子变得慌张起来,心里有如一团乱麻。我慢吞吞地翻着包里的书本,用手遮着那本口算本,张老师早已发现了我的小把戏,一下抽出本子在空中扬了一下又问我原因,为了维持最后一点自尊,我尴尬地狡辩道:“我已经有好几天没有见到口算本了……”张老师打断了我的话,就把我带进了办公室。
我像个泄了气的皮球跟进了办公室等着迎接老师疾风骤雨般的批评:“你还想说些什么?”我一下子愣住了,抬头看着面带微笑的老师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回答。老师问:“还有什么理由能解释这件事,再给你想几分钟。”这时的我,已经明白了张老师的用意,她不想用批评帮助一个说谎的孩子,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承认错误,但要面子的心理还是让我张不开口。就这样,老师一直用微笑等待着,我看到老师的眼神中不仅有耐心,还有一种鼓励和期待。终于,我憋不住了,向老师承认了错误。由于紧张,我有些语无伦次,“以后请老师相信我,放我一马。”老师听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但我知道老师对我的这个回答已经完全满意。
这次犯错误的经历,我感受到了主动改过的轻松,也更让我重新认识了数学张老师。至今,老师耐心、宽容的微笑还常出现在我脑海里。
我与数学作文篇3
今年国庆节,爸爸在家休假,他把我叫去说,你们学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今天爸爸要来考考你。我非常自信地说,考就考呗,谁怕谁啊,请出题。
爸爸想用一块长1。5米,宽0。8米的红布,做一些直角三角形的小旗到工地作标志用,小旗的规格两条直角边都是40厘米,你帮算算这块布总共能做多少面小旗。我一看题,觉得真是“小菜一碟”!在我们班随便挑一个学生都能算出来,还想难倒我!然后就提起了笔“唰,唰,唰”地写了起来。150×80=12000(平方厘米)40×40÷2=800(平方厘米)12000÷800=15(面)。一会儿就做了,我得意洋洋的提给了爸爸。
爸爸看了我的答案,却说我这是错的,并说我没有认真分析。我很纳闷。爸爸看我似乎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来一张纸,试着让我用画图的方法去解答。一画图就发现每一排的三角形都画不到边,这样我不就把剩下的边角料也算进去了吗?肯定算多了面数,不可能有15面。我仔细分析刚才画的图,终于明白了其中道理,只能算一排能裁几个三角形150÷40=3(面)……30(厘米),再算能裁几排80÷40×2=4(排),最后算出共能裁多少面3×4=12(面)。爸爸看了我的答案,满意地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夸奖我爱动脑筋,不愧是我们家的数学小博士。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大图形的边和小图形边的长度不成整倍数时,不能用大图形的面积除以小图形的面积来计算。也使我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死学习,要将课堂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学得活,用得灵。
我与数学作文篇4
这天下午,阳光明媚,天气晴好。窗外是一群嬉戏的孩子,而窗内的我却因为一道难解的数学题抓得头皮屑如柳絮般飞舞不止。
自古以来,数学似乎一直是中国人的强项,不管是祖冲之保持算圆周率的记录还是海外留学生在数学上遥遥领先外国人,但我似乎没有继承祖国的这个优势,总是被数学折磨得焦头烂额。
就比如解奥数题吧,奥数课上的每一题都像一场严酷的“拉锯战”,使我的“脑细胞军队”损失惨重。解几何题时,我总是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在草稿本上拿着尺和圆规画出一个又一个丑陋的简图。这一道几何题还不止一个答案,在画了几页纸的草稿之后,我便接近崩溃了。这草稿也并不好看,看来我是既当不成画家,也当不成数学家啊!在这时,我总会用疯狂地抓脑袋来激发“脑细胞战士们”的“战斗热情”。当头皮屑漫天飞舞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过,吹开草稿纸上覆盖的一层“薄雪”,我赶忙画出了自己思维中的草图,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计算,终于得出了答案。当老师在我本子上画下勾时,那种快乐简直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然而这并不是学习数学中的全部快乐,数学这门看似枯燥的学科还有它有趣的一面。
我第一次接触“牛吃草问题”时便忍不住与同桌一起笑出声来:这牛吃多少草还要牧民来计算,如果牧民都会那么难的数学问题,那么诺贝尔数学奖在中国安家落户也不远了吧!这真是一个关乎国家利益的重要数学难题呢!这样,为了“国家利益”,我学扎实了这个知识,让数学“吃了败仗”。
我与数学的战争虽然没有枪林弹雨,但我还是得时刻绷紧神经。虽然我不能总是取得成功,但为了不让数学成为我学习中的绊脚石,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与数学作斗争。虽说是斗争,但我与数学并不互相怨恨,我也喜欢解出数学题的快乐;所以,说打赢战争似乎不恰当,我得打赢这场与数学的友谊战!
我与数学作文篇5
一天,妈妈说:“我给你编了一个数学游戏。你愿意不愿意做啊?”
“游戏啊,当然愿意做了!”我说:“妈妈,这个游戏怎么玩啊?”妈妈说:“这个游戏是这样的,我抓一把南瓜子你来猜,猜对了南瓜子给你,你就可以吃了。猜错了要背乘法口诀。”
“哦,太有意思了,背哪些口诀呢?”
妈妈说: “就背你猜的数和我手里的数相乘的口诀。要猜10以内的数哦。”
“噢,原来是这样的啊!我最爱吃南瓜子了,姥姥我们赶快开始吧!”
妈妈抓了几个,我猜是3。妈妈说:“你猜对了,恭喜你啊!”我一猜就是个开门红,运气真好。这些南瓜子吃在着也比往日香了许多。妈妈又抓了几个,我顺口说是6,谁知道是个5,妈妈说:“快背口诀吧。”我赶紧背:“五六三十。”
就这样,我们一边吃瓜子一边背口诀,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今天我趁着休息之际,向妈妈挑战玩24点小游戏,想要与妈妈一较高低。妈妈见我如此“猖狂”,便满口答应了。
24点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任取扑克牌中的2——13之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只能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
经过一番商议,我和妈妈决定采用9战,谁先战胜5次,谁就打败了对手,谁先算出来谁赢。
我和妈妈摩拳擦掌,准备开始第一场较量。
比赛开始了!妈妈率先抽出4张牌,分别是3、6、7、9,刚一抽出来,我和妈妈的脑子就飞速运转,看谁先能赢得这气势上的一战。我的脑袋里把这几个数翻来覆去,看怎样能算出来24。突然,我脑子灵机一动:对了,妈妈不是以前说过,如果遇到3,可以先把它拿到一边,把另外三个数算出来8,然后再相乘,不就行了吗?于是,我打起精神,心想:一定不能让妈妈抢得先机!我一定要赢!马上,我又进入了状态,很快找出了算法:可以先用7减去6等于1,再用9减去1就等于8了,最后再用3乘8就得到24了。于是我马上说出了答案。此时妈妈还在冥思苦想之中,经我这么一说,也马上明白过来,但已经不行了,所以我赢得了这气势上的第一场战斗。但好景不长,妈妈毫不气馁,连胜了我两场。现在妈妈领先了!
第四战,我背水一战。想借助这一场胜利,和妈妈战平;但妈妈更想借助这一场胜利,拉大与我的比分差距。所以,我和妈妈是剑拔弩张。妈妈又拿出来4张卡牌,开始第4战。这场我轻取了妈妈。然后又连续拿下两城。
第七场,妈妈看上去紧张极了,而我则想一举拿下比赛。只见妈妈慢慢的拿出4张牌,宣布第七场开战!我这次压力甚小,瞄了一眼这四张牌,分别是3、4、5、9。我的脑子转动飞快,以无比惊人的速度运转着,心里倍感轻松,很容易的找出了答案:先用3乘以5得15,再用15减去9得6,最后再用4乘6等于24就成了!耶!我以5:2获得胜利,结束了和妈妈的数学游戏比赛!
这次和妈妈的数学游戏比赛,不仅锻炼了我的反应能力,还使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找到窍门,就能成功!
我与数学作文5篇相关文章:
★ 我与盼的作文8篇